前不久美國甲骨文宣布裁員,中國區1600多人被裁,將徹底關閉中國研發中心,此事也被視為傳統數據庫企業在新興云數據庫激烈競爭下的考驗,阿里巴巴當時還順勢搶人搶客戶,現在的大招來了。
今天下午阿里宣布了PolarDB數據庫重大更新,傳統數據庫一鍵遷移上云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將線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數據庫輕松上云,最快1小時上云,而且費用只有傳統數據庫的16%,有5倍差距。
阿里云智能數據庫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表示,云原生數據庫在成本、靈活度、安全、技術進化層面都優于傳統數據庫,傳統數據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淘汰。
企業在使用傳統商業數據庫時,經常會面臨授權費用貴、硬件成本高、架構與運維復雜、遷移難度大等問題,此次云原生數據庫PolarDB的重大更新針對此類痛點,實現一鍵快速遷移,并提供云上的完整生態服務。
因昂貴、擴展性差、技術復雜、迭代慢,傳統商業數據庫飽受詬病。與傳統數據庫相反,云原生數據庫天然擁有云計算的彈性能力,兼具開源數據庫的易用、開放特點,及傳統數據庫的管理和處理性能優勢,是云時代下企業數據庫的最佳選擇。
在云數據庫行業,阿里巴巴去年推出PolarDB云原生數據庫,采用存儲計算分離、軟硬一體化設計,具備快速彈性能力、超大規格、超高可靠性以及兩倍于AWS Aurora的性能。目前已是阿里云上增長最快的數據庫產品。
與傳統數據庫相比,PolarDB云原生數據庫還具備三大亮點,滿足企業在數字時代海量的數據存儲需求:1、單實例規格最大達88核710GB;2、業內最快單節點讀寫速度100萬QPS;3、實現三份數據存儲實時同步0延遲。
除性能領先外,云上數據庫成本也低于傳統數據庫。根據阿里的測算,傳統數據庫3年使用費就要96萬元,再加上服務器、電力、人工服務及售后服務費用,3年使用下來需要221萬元,而PolarDB云原生數據庫3年使用費36萬元,其他費用全免,總價不到傳統數據的1/6。
阿里云擁有國內最豐富的云數據庫產品,目前已有約40萬個數據庫遷移到阿里云上,涵蓋金融、電信、制造、物流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在Gartner發布的2018年數據庫魔力象限中,阿里云是國內首個進入挑戰者象限的中國公司。
阿里云數據庫的技術研究也在國際上嶄露頭角。PolarDB相關論文入選今年的國際頂級數據庫會議SIGMOD,這是阿里云數據庫連續第二年入選該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