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21世紀經濟報道 綦宇
作為中國“第四桶油”的延長集團,終于把業務觸角伸到了天然氣的下游產業鏈。
6月25日,陜西天然氣(002267.SZ)發布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陜西燃氣集團通知,按照陜西省國資委的要求,延長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擬對陜西燃氣集團進行增資擴股,增資擴股后,延長集團股權占比可能超過51%,成為陜西燃氣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依據陜天然氣公告,陜西燃氣集團持有陜天然氣55.36%的股份,增資擴股后,延長集團旗下控制的上市公司將再添一員。類似的合并模式,在中國此前油氣產業發展歷程中絕無僅有。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對于天然氣管網的態度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通過將管網獨立出來,保證上游和下游的相對開放;而上述模式,則是通過并購,將管網和下游資產,置入到以上游業務為主的公司之中。
這種模式和目前國家對于油氣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似乎有所背離。不過,在此次重組之后,延長集團得以打造一個涵蓋天然氣產、運、銷的全產業鏈公司,這種商業模式即便在三桶油中,也只有中石油和中海油可以實現。
也是因此,合并之后無論是對于陜西燃氣還是延長集團,都是好事!耙粋是資源供給方,一個是管網公司,通過合并把各個環節打通,在未來發展中是非常有利的!北本┦绖撟稍兪紫治鰩煑罱t告訴記者。
整合的商業邏輯
對于整合的雙方來說,各自均遇到了發展上的瓶頸。
依據公開信息,2018年,延長石油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1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0.75%;生產天然氣3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0.98%。
陜天然氣公告中表示,每年從延長方面的采購費用,僅占公司總費用的21%多一點。按照年銷氣量來計算,延長對于陜西燃氣的供應,遠遠達不到自己的產氣能力。
實際上,瓶頸涉及到陜西天然氣市場一直以來存在的矛盾。
作為中國天然氣的主產區之一,陜西每年大量外輸天然氣,以保證華北地區的供應,京津冀地區用氣的主干管道——陜京線的起點就在這里。于是,陜西一直希望用到跟市場價格相比更低的天然氣。
但是,對于這一市場的主要供給者——中石油來說,一直以來采用統購統銷的商業模式,很難針對特定市場進行低價銷售;另一方面,陜西是中國天然氣液化廠的主要集中地之一,低價天然氣變成LNG在其他地區銷售,也損害了中石油自己的利益。
也是因此,延長集團在其中的作用尤為關鍵,作為陜西省屬國企,本地生產本地供應理所應當。但是,此前一直分離的模式,讓延長在本地售氣的積極性有所不足;向外銷售又遇到中石油統購統銷的阻礙,難以實現自產氣的最大效益。
內外夾擊下,延長集團的天然氣產業發展尤為艱難;相反來看,陜西天然氣的日子也不那么好過。
依據上市公司公布的數字,2018年銷氣量61.01億方,同比增長9.24%;營業收入89.99億元,同比增長17.75%;利潤總額4.83億元,同比增長0.03%。
據本報記者查閱,從陜天然氣上市至今,營業收入一直在增長,但是利潤方面起起伏伏,對于一家沒有自有氣源、只在本省開展業務的燃氣公司來說,受到市場波動的風險會更大一些。
所以,兩家公司的合并,從業務邏輯來看是理所應當的!皬墓窘嵌戎v,上下游捆綁式的模式,獲利可以最大化,是最有利于發展的!睏罱t說。
后續影響有待觀察
按照目前公布內容看,上述改革步驟已經完成。同時,兩家公司合并,自產天然氣對內的銷售,已經沒有了阻礙;對外的業務拓展上,憑借外輸管道,延長可以有足夠的實力直接對接下游客戶,甚至有了全國范圍內開展業務的跳板。
不過,這一模式不太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大范圍復制。一方面,在總體油氣體制改革思路的貫徹下,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獨立正在進程中,后續市場如何適應還在觀望;另一方面,擁有省級上游公司、燃氣公司的省份也僅陜西一例,其他省份難以復制。
對于現在的油氣公司來說,提高天然氣的生產比例是公認的戰略轉型路徑,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油氣巨頭,都在朝這個方向進行變革。在收益方面,天然氣也給現在的石油公司貢獻了更多收入。
在本省下游銷售渠道通暢之后,延長的自產氣可以少去很多顧慮,有了再加大幅度增產;省外方面,借助目前陜西燃氣已經打通的渠道和未來將會互聯互通的省際管網,可以面向全國開展自己的業務。
這部分市場,正是之前延長集團一直想要、卻面臨重重競爭一直難以開展的市場。不過,合并之后最終的效果如何,還有待市場檢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最新天然氣價格資訊,更多天然氣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天然氣價格走勢,天然氣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