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國玉米市場價格走勢的農民朋友都應該知道,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企業開始調高新糧收購價格的時期,很多企業面臨巨大的生產壓力,愿意抬價收購農民心理的糧食。
農民惜售,企業壓價,玉米價格該何去何從?
國內玉米市場陷入“惡性循環”
可是,今年情況不同了,玉米市場價格遲遲上不去,農民手里的玉米也遲遲不愿意出手,在近期市場糧源供應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農民越是惜售,企業越是害怕,越是不敢提高收購價格。企業越是調價,農民越是不滿,越是不愿意賣掉自家糧食!
從2018年底到2019年初,廣大農民的賣糧心態確實變化非常的大,而具體表現就是持糧觀望惜售的心態更加的強烈,對于玉米價格走高的期待也更加的明顯。
而此舉肯定會對2019年國內玉米價格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畢竟絕大多數新糧遲遲不見上市,一旦蜂擁入市只會造成玉米市場價格的走低,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可能。
農民惜售,企業壓價,玉米價格該何去何從?
歲末年初,農民“惜售”創歷年之最
其實從上年年底開始,很多人都在講今年東北地區農民惜售心理非常的嚴重,嚴重到什么程度呢?按照老百姓的說法,至少還有8成左右的新糧沒有賣,都在農民家里存著。而官方給出的數據雖然沒有完全證實這一點,但是也可以明確的顯現出歲末年初農民惜售心理的不同尋常。
按照官方給出的數據,2018年底,我國主產區新產玉米收購總量已經突破了5400萬噸,而今年只有不到4000萬噸。
2018年底,我國東北地區新產玉米上市比例達到了50%左右,而今年只有30%左右。
截止到目前,這種情況依舊沒有明顯的好轉,由此可見,2018年底開始到2019年初,東北地區農民惜售玉米的心態已經遠超往年同期水平。
新糧集中上市,抑制市場價格上漲
按照往年的慣例,春節前將是新產玉米正式開啟上漲的時刻。可是受到今年新產糧源遲遲不見大規模入市的影響,市場對于春節前國內玉米市場行情回暖持悲觀態度,因為大家都知道,新產玉米上市高峰不會消失,只會推遲,他們遲早回來到,只不過是從2018年底延后到2019年初,將其對國內玉米價格的抑制作用帶到2019年來。
農民惜售,企業壓價,玉米價格該何去何從?
所以,2019年初,春節前國內玉米市場行情不同尋常和農民惜售心理息息相關。
而這背后,2018年成交破億的臨儲玉米恐怕是難逃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