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南了”無疑是2019年zui火爆的流行用語之一,層層堆疊的“南風”麻將牌,以一種調侃的方式折射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的壓力。
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說,2019年同樣是承壓之年,業內此起彼伏的“太難了”暴露了行業轉型面臨的陣痛:傳統車企淘汰加快,部分公司陸續傳出破產清算消息,經銷商巨頭轟然倒下;新造車企業迎來洗牌期,先后爆出裁員、融資難等負面信息;新能源汽車市場受補貼退坡和燃油車“國五國六”切換的影響,自上年7月起連續產銷同比下降。
2019年,中國汽車產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7.5%和8.2%,下滑幅度較上年擴大4.2個和5.4個百分點。這個早幾成定局的負增長,加劇了業內的焦慮感和緊迫感,也讓資本方對于上下游行業鏈的投資愈發謹慎。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預期我國汽車的年產銷售量將保持在2500萬輛左右,zui遲在2021年進入趨穩期。當前汽車產業正處于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向質量高轉型的關鍵期,相關企業不能被動等候,而應當抓住機遇,變危為機。”面向2020年,“太南了”的汽車行業如何找到“北”?行業機遇如何挖掘?值得注意和思考。
企業凈利縮水
“2019年全年產銷售量的zui終數據,和我們前期的預期是相同的,而且歷經了持續一年的月度產銷同比下降,大家內心對此都是有所準備的。”
1月13日,中國汽車制造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公布了zui新產銷數據,2019年全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產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7.5%和8.2%。雖下滑幅度較上年同期擴大,但產銷售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告訴記者,協會和行業對年度產銷的同比下降及下降的幅度都是早有預期的。
追溯zui近多家整車上市企業披露的2019產銷快報,“降”字已成了2019年汽車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其中,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比亞迪(002594)、北汽藍谷(600733)、小康股份(601127)2019年全年累計汽車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11.54%、3.99%、11.39%、4.69%、6.46%。少數實現正增加的企業,例如吉利汽車(00175.HK)和長城汽車(601633)增長幅度也相對有限,同比分別增長1.23%和0.69%。
師建華分析稱,2019年,我國汽車行業在升級轉型中,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環保標準切換、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影響,承受了較大壓力,產銷售量和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呈現負增長,比較多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凈收入大幅收縮,部分企業是靠降價來得到銷售量的。
以降價搶灘“市場”,在2019年“國五國六”標準切換的關口體現得異常突出,記者了解到,上年七八月份,部分之前價格在20萬元以上的合資品牌車型,優惠后價格達到15萬元甚至更低。而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zui新經銷商庫存指數顯示,2019年11月,預警指數已達62.5%,同比下降12.6個百分點,預警指數已位于警戒線之上。據悉,為達成全年任務目標拿到年終返利,經銷商持續降低新車價格,也持續壓縮了企業的利潤。
據上汽集團披露的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預期2019年度公司凈收入大概在256億元,與上年同期比較,將降低約104億元,同比下降28.9%左右。龍頭企業的業績承壓,再次暴露了行業的寒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認為,宏觀經濟的調整對汽車消費的影響是毫無疑問的,但2019年的車市遇冷更多是長期因素和短期多重因素堆疊共振所致,長期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走向低速增長階段。
汽車市場踩“急剎”
2009年“十城千輛”工程正式打響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之路,10年時間,新能源汽車乘著政策東風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一態勢卻隨著2019年政府補貼的大幅退坡而突然轉變。按照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
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加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
產銷售量的雙降,讓持續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踩了一腳“急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認為,補貼的退坡給行業帶來的陣痛是很大的。
“按照我們自己的估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總額降低了75%,之前每年的退坡幅度在20%~30%左右”,董揚表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補貼退坡會顯著影響其毛利率,多數企業會經過收縮生產而減虧,持續導致銷售量下降。
董揚透露道,在與多家汽車整車企業及零部件供應商交流的流程中了解到,在補貼退坡的流程中,企業對生產的收縮要大于客源的實際收縮。按照北汽藍谷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其毛利率降至5.04%,不如2018年11.8%的一半。“毛利降低是導致新能源汽車增長停滯的主要因素,預期這種現象還能延續兩年時間左右。”董揚稱。
資方態度轉變
“2017年,新造車企業是站在風口之上的公司,比較多資本都爭相競逐,但進入2019年,能明顯地感受到資本方對于新造車企業的投資在縮減,態度愈發謹慎。”一家新造車企業的公關總監告訴記者,目前比較多新創公司還遠遠沒有抵達獨立造血的階段,很需要資方的支持,但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投資者在這一年中也愈發謹慎。
2019年9月,蔚來汽車披露二季報后,股價發生腰斬,另外,車輛自燃、召回、裁員、股東減持等不同系列負面纏身,尤為關鍵性的是,這一年,蔚來汽車一直在為融資而奔走。在二季報披露后的電話會議中,時任蔚來汽車CFO謝東螢透露道,融資還在積極進行中。不過隨后,這位首席財務官提出了離職,新一波的融資計劃仍然成謎。
實際上,蔚來汽車所遇到的困難并不是個案,這側面折射了新造車企業在2019年的整體狀態。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表示,2019年汽車市場的整體環境不太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也不如預期,但他認為,未來的4~5年,全球的汽車產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zui痛苦的時候還遠遠沒有到來。
對于新造車企業所遇到的困難,特別是融資難的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一次演講中特別呼吁,汽車產業是重資產的行業,希望投資方能以將目光放長遠,不能只看短期盈利和投資回報。
如何尋求機遇?
“我們判斷2020年負增長還是大機率事件,但下滑幅度會大幅收窄。叢短時間來看,盡管不良影響因素依然存在,但整體來看,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同時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慶功之年,所以經濟的增速不會放低,在宏觀經濟比較穩定的條件下,市場會逐步修復。”王青表示。
實際上,在2019年的“寒冬”之中,上下游行業鏈的企業已紛紛尋求寒冬之下的新機遇,組建出行公司、加快混改、組建行業聯盟,汽車巨頭公司也加緊了合作步伐。另一方面,受持續對外開放政策的鼓舞,大量的中國汽車品牌開始謀求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二手車的海外出口政策也漸漸放開。
產業鏈的上游企業,特別鋰電池或原料企業,緊抓行業調整機遇,在2019年大放異彩,氫能源作為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結合而成部分,發展路徑漸漸明晰,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師建華認為,2019年下半年上下游行業鏈的企業已經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才導致行業整體的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
中國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判斷,2020年的GDP增速將在多重政策的護航下力保6%的增速,對于汽車行業來說,“穩”字當頭會成為發展的良好基石。
苗圩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需要做的事情,一是要提高創新能力,經過增加研發投入,持續升級產品、提附加值高;二要加大品牌培育,經過提高堅持一流管理,生產一流產品和服務水平,提高品牌價值和消費者認可度;三要注意全球布局,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類資源、兩個市場。
zui近,多家券商也頻出報告,對2020年的汽車市場作出了向好預期。華鑫證券認為,2020年我國的汽車行業有希望實現弱復蘇,未來在行業銷售量漸漸趨穩的環境下,擁有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等綜合優勢的龍頭企業銷售量有希望持續實現逆市增長。同時,行業的競爭格局將向頭部集中。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