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斯夫、沙特阿美等外企加速在華投資
2019年,多家大型跨國化企繼續在華大手筆投資。1月10日,巴斯夫與廣東省簽署框架協議,推動湛江項目。11月23日,巴斯夫新型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正式在廣東湛江起動。2月22日,在沙特王儲訪華期間,沙特阿美與多家中國企業簽署石化行業投資協議。在經濟態勢不利的2019年,中國仍是跨國化企投資興業的樂土。
2.塑料污染問題持續發酵,行業完成塑料污染聯盟成立
1月16日,包含巴斯夫、陶氏、科思創在內的化工、塑料、消費品行業約30家企業同時宣布,聯合成立完成塑料污染聯盟,以期解決塑料垃圾污染問題。該聯盟旨在zui大程度降低塑料廢棄物對海洋等自然環境的影響,推廣各類消費后塑料的解決方案。
3.陶氏杜邦完成分拆
4月1日,陶氏杜邦根據計劃完成分拆新陶氏和新杜邦的工作。6月,陶氏杜邦完成對科迪華農業科技的分拆。分拆后,兩家公司股票6月3日開始交易。分拆后的科迪華、杜邦和陶氏分別從事農業、特種產品和化學材料業務。
4.日韓貿易摩擦,化學品成武器
7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對出口韓國的3種半導體產業原料強化管制,掀起日韓貿易摩擦的波瀾。隨后,日韓雙方互相將對方的貿易優先等級降級,并造成東亞區域半導體高端化學品的供應—銷售格局發生變化。
5.世界經濟遇冷,化企財報集體不振
由于世界貿易摩擦持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減速、汽車行業萎靡不振、新增產量投入生產等多重因素,跨國化企利潤普遍受到壓縮。尤其是在
7、8月間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巴斯夫、科思創、陶氏、杜邦等企業業績普遍縮水,對于全年利潤的預期也持續下調。
9月14日,沙特阿美旗下布蓋格煉廠和胡賴斯油田兩處石油設施遭無人機襲擊,引起大火,造成570萬桶/日的原油生產短期中斷,占沙特全國產量的一半。也門胡塞武裝隨后宣布對此負責。次日,美國和以色列將矛頭指向伊朗,持續加重地緣緊張局面,使國際油價短期大漲17%。
7.美國70年來首次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11月29日,美國能源信息局發布數據確認,美國本年度9月單月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量大于進口量,70年來首次成為月度石油凈出口國。過去十年間,美國頁巖油興起,石油產出翻了一番,導致美國石油生產和出口量急急劇增加加。
8.沙特阿美正式上市,史上zui大公司出爐
12月11日,沙特阿美正式在沙特國內交易所開始交易,在歷經為期一年的公開募股后,沙特阿美正式上市。隨后,沙特阿美股價連續兩天持續反彈,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zui值錢的公司。
9.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統一
12月13日,中方宣布,通過中美兩國經貿隊伍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統一。中美達成如此的協議有利于中美兩國和世界,將對國際化學品市場構成積極效應。
10.俄歐天然氣項目遭美制裁,美俄歐“天然氣之爭”回暖
12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2020年國防預算法案,其中規定對俄羅斯向歐洲輸氣的北溪2和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要求負責管道鋪裝的公司馬上中止該項目建設。隨后,正在建設的北溪2項目陷入停擺,俄羅斯和德國政府也對美國提出嚴正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