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棉花協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棉花態勢分析會上,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王建紅表示,2019年天氣基本適宜棉花生長,機械化種植水平持續提升,但我國棉花產量出現下降。
產量下降的原因重點是內地種植面積的大幅走跌。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2019年全國植棉面積4815.59萬畝,同比下降1.77%,總產量590.6萬噸,同比下降3.35%。其中,新疆種植面積增加0.2%,產量下降1.9%;黃河流域種植面積降低6.82%,產量下降9.8%;長江流域種植面積降低8.65%,產量下降11.3%。
王建紅表示,近5年中國棉花種植面積三大棉區平分秋色的格局已被打破,新疆優勢明顯。2018年,黃河流域種植面積僅占13.65%,長江流域占11.39%,內地已不足三成。棉花生產逐步向新疆轉移,規模化、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新疆棉花產量屢創新高,2018年為511萬噸,較2014年的367.7萬噸增長39%,2018年產能已占全國的84%。
但是,一方面植棉面積下降、產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庫存量增加、需求縮減,2019年棉紡織企業的經營壓力仍高于以往。
今年9月份以來,企業收購籽棉價格明顯下降。截至11月底,全國棉花采摘全部完成,交售進度為92.4%,同比減慢1.85個百分點。全國籽棉平均收購價格為5.56元/公斤,同比下降18%。其中,新疆收購價格為5.47元/公斤,同比下降19.1%;內地籽棉收購價格為5.91元/公斤,同比下降14.5%。
王建紅表示,棉花的終端需求疲態正持續傳導至上游。為降低庫存,增加流動資金,紡織企業銷售以走量為主,價格缺少支撐,持續下滑,導致企業利潤持續縮減,經營壓力加強,部分中小企業因無法承受壓力被迫關停,虧損面比上年同期擴大。
根據中棉協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棉紡織行業虧損面為28.4%,較2018年同期增加11.6個百分點,主營收入同比下降1.84%,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0.17%。
“中國棉花協會預期,2019年至2020年,棉花消費量802萬噸,較上一年度降低5萬噸。”王建紅認為,未來棉花行業整體階段性回升是可以期望的,特別是對中國棉花市場的預期,有或將領先其他國家市場。“信心主要來自于全球經濟穩中向好趨勢沒變,中國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但同時也必須做好迎接全球經濟不穩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國內外態勢復雜、外部壓力加強等比較多挑戰,我國棉花產業還要向質量高縱深發展。”王建紅說。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高芳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由爆發式增長階段轉向質量高發展時期,中國棉業發展需要著力解決產量和質量不平衡,產業鏈各環節利益不平衡,行業規模小,成本高、創新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