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農業基礎性常年性科技工作會議上表示,明年貪夜蛾發生的程度數量和去年相比會顯著增長。
草地貪夜蛾是世界性重大農業害蟲,它擁有寄主植物廣、繁殖能力強、危害損害重和通過遷飛導致大范圍成災的特性。草地貪夜蛾于2018年12月11日從緬甸首次遷飛進入我國云南西部地區,此后持續遷入,并在2019年4月份以后構成常態性大規模遷入的態勢。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明年它有可能在4月初就有可能到達長江流域,到5月份就有可能到達黃河流域,到6月份就有可能到達東北,所以這樣它發生的時間也要早,發生的地區要更大一些,它危害的作物的類別也應當說更多一點, 就是除了像今年危害玉米以外,還能危害小麥和其他作物。
目前,我國利用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在云南江城、瀾滄、瑞麗等地建立的監測點,實時監測草地貪夜蛾從東南亞國家遷入我國的情況,明確入侵種群的生物學習性、嗜好寄主類別和環境對發生危害的影響。
利用田間調研、高空測報燈、性誘劑和雷達監測等監測數據,及時準確分析預期了入侵種群的遷飛路徑和擴散擴散的地區,為今年我國草地貪夜蛾的防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撐。農業農村部表示,2020年中央財政將投入3億余元強化實驗站基礎條件建設,“十四五”期間還將持續提供基本建設經費支持。
(文章來源:央視財經)
【免責聲明】天賜網對以上發布之所有信息,力爭可靠、準確及全面,但不對其精確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證,僅供參考。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天賜網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