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李詩琪 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湯輝
“今天中國經濟全部的問題,幾乎均可以歸根結底為怎么加快企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當今中國經濟研究的所有問題,也幾乎均可以歸根結底為對企業的微觀研究問題。”在談到開展“中國企業綜合調查(cegs)”的初心時,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國企業調查數據中心主任程虹這樣說。
12月17日,“中國企業綜合調查報告(2015-2018)”在北京正式發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cegs是一項針對中國企業的隨機抽樣學術調查,調查內容豐富、方法嚴謹科學,是當前世界zui大規模的企業一手數據調查平臺,被世界銀行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徐立新評價為“世界企業調查史上的新里程碑。”
本次發布的報告從企業創新、質量發展、外部環境、勞動市場變化等多個角度,分析了當前中國企業升級轉型中的諸多問題。報告認為,中國企業正在走向以創新帶動為主要動力的轉型過程,其中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能力比較突出。不單這樣,中國企業正在走向以質量提高為主線的升級過程,影響公司發展的內外部治理條件也在趨于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創新和持續提高產品質量的過程中,面對的挑戰依然嚴峻,例如知識產權問題突出、中小企業對營商環境評價尚待提高等。
中國公司發展特點:工藝創新和質量升級
中國企業綜合調查報告成果發布
據程虹介紹,自2015年以來,cegs共計進行三輪調查,分別于2015年、2016年和2018年完成。其中,2018年的調查共覆蓋了廣東、湖北、江蘇、吉林、四川等五個省份的99個區縣單元,以上省份的工業總產值占當年全國的42%,制造業就業人數占全國的37%,對我國的制造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我國企業正在走向以創新帶動為主要動力的轉型過程,升級轉型的主要內容是轉變發展模式,即從模仿走向創新。數據顯示,從創新投入來看,企業平均研發支出在2015-2017的三年間,平均增長速度達15.4%。
在創新的形式和類型方面,企業的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能力比較突出,而工藝創新亦是成為zui關鍵性的創新形式,企業占比達64.2%。
“這個情況其實極易解釋,要求所有企業都進行科技創新并不實際,多數中小企業并未實力去投資研發,因此便經過工藝的改變、加工方法的改變等進行創新。可以說,中國大量的中小企業正在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之路。”程虹在發布會上表示。
報告分析認為,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創新動力不夠是制約創新能力提高的主要挑戰。民營企業設立研發部門的比例為46.3%,較整體水平要低2.9個百分點。有專利的小型企業占比為17.7%,較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分別低了23.9和39.7個百分點。
在科技創新之外,質量升級同樣是中國企業當前的主要發展特色。調查數據表明,近三年內,企業質量投入明顯增長的達80.7%,質量水平有明顯提高的企業占比85.4%。
“科技創新是很少數人可以做的,但質量創新是所有人均可以干的事情。中國企業未來zui有希望的就是質量創新,并且消費升級亦是基于質量的升級。”程虹補充說。
在企業質量升級過程中,其品牌意識也在持續提高。但程虹對此表示,做品牌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一個企業可以專注于到供應鏈當中,不一定非需要品牌,較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富士康和為良品鋪子代工的若干食品加工企業。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營商環境滿意度有差距
記者看到,隨著著企業對創新和質量升級的重視,知識產權問題卻成為其當前面臨的一大痛點。
數據顯示,被調查企業中有超過10%的企業表示遇到過知識產權侵犯。但面對知識產權侵權時,選擇提起訴訟的企業占比還不到33.8%。對訴訟處理結果的滿意程度聚集在6-9分(以10分制評價,下同)。
另一方面,我國企業當前正進入了一個智能化升級階段,而智能化加快帶動的后果便是勞動力市場的明顯變化。按照報告,使用機器人企業所雇傭的勞動力人數占樣本整體的比例,從2008年的12%提高到2017年的37%。這表明我國約有40%的制造業勞動力人口已受到機器人使用的潛在影響。
“機器人所應用的主要是那些需要反復運動和體力要求的常規操作型任務,其替代的多數是企業中初中及以下員工。”程虹說道,而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將導致一部分崗位的消失因此增加就業壓力。據估計,機器人使用對勞動力的整體替代效應為0.3%,并將在2025年達到4.7%。
值得注意的是,在cegs的研究中,政府治理能力和營商環境同樣衡量成為企業升級轉型的重要維度。數據顯示,影響公司發展的內外部治理條件正趨于改善。調查企業對營商環境的整體評分達7.3分。企業每月辦理行政審批的平均天數從2015年14.2天下降為2017年的4.5天,有50.4%的企業認為近些年來行政審批成本有所下滑。
程虹表示,我國營商環境中諸如審批天數、工程建設天數、供電和供水能力等“硬環境”已基本達到世界標準,但需注意一些看不見的“軟環境”,例如政府評獎、解決民眾投訴等為企業帶來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等情況。
另外,中小企業對營商環境評價尚待提高。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整體評價較大型企業低了11%,其中對于行政收費標準規范性評價較大企業低9.8%,投資優惠的公平性評價較大企業低了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