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和降本是實現光伏平價上網的關鍵,作為主流光伏技術,晶硅市場份額超95%,盡管發電成本也在持續緩慢回落,但它的效率已越來越接近極限。如目前普遍使用的晶硅PERC技術,一般能達到22%左右轉化效率,其技術路線圖預期zui大量產效率接近24 %。留給晶硅組件經過提質增效降本的空間已經很小。
平價帶來的降本壓力,讓行業開始關注一種更低成本、更高效的電池結構:鈣鈦礦-硅異質結電池。
電池效率極限
專家預計,到2020年末,光伏電池的zui高效會經過鈣鈦礦-硅疊層串聯結構實現。
自2009年首次發現太陽能吸收特性以來,鈣鈦礦已成為光伏行業zui突出的研究課題之一。在過去五年中,隨著效率和穩定性的提高,鈣鈦礦光伏發電正在快速進入工業化階段。
圖1.與傳統的晶硅技術相比,鈣鈦礦光伏效率高提高
牛津光伏作為布局鈣鈦礦電池技術的制造商之一,將鈣鈦礦技術建立在傳統的156 mm × 156 mm硅太陽能電池之上。
圖2. 鈣鈦礦-硅異質結疊層電池的示例
使用低成本解決辦法、與鈣鈦礦結合可推動硅電池效率高提高到25-30%。2018年,牛津光伏公開了鈣鈦礦-硅疊層電池28.0%轉化效率,突破世界紀錄,經過了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NREL) 認證。
1.可靠性測試
鈣鈦礦電池商業化的一個關鍵挑戰是從實驗室尺寸擴張到 156 mm × 156 mm 的商業尺寸。2016 年,牛津光伏收購德國一家前薄膜電池制造廠家,并在廠家備有鈣鈦礦電池生產所需設備,現已成功將鈣鈦礦光伏技術用于大規模生產中。
2016 年以來,牛津光伏與合作伙伴一直在驗證該技術的可靠性。
商用尺寸鈣鈦礦-硅電池在牛津光伏德國試驗線生產
光伏組件的可靠性是度電成本(LCOE)的關鍵重要因素,顯著影響到組件發電量及環境效益。
光伏產品要保證 25 年的質量,要求進行機械載荷、熱循環和環境試驗(.H 1000、TC200、UV老化等),并要求組件衰減達到特定的要求。為滿足25年使用年限預期,制造商一般設定比IEC61215更嚴苛的條件,如DH2000小時、TC600,測試標準是一般條件的兩到三倍。
2. 組件設計
對于任何電池技術,都要精心設計組件,以保護電池免受環境的影響。封裝材料的選擇、串焊技術及其背板的選擇都會影響組件的可靠性。另外,組件的選擇可以經過調優光吸收、降低電阻損失和雙面設計來增加發電量。
雙面組件可以將發電量提高10%以上。依靠自由調整鈣鈦礦吸收體的縫隙,鈣鈦礦-硅疊層電池首先經過提高效率來提高能量轉化率;再者經過調優鈣鈦礦-硅組件結構,設計雙面異質結還可以提高發電量。
3. 量產化進展
為加速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和組件量產技術的發展,牛津光伏今年與光伏設備供應商梅耶博格簽署了合作協議,首先在牛津光伏德國試驗廠家內安裝了一條100兆瓦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并安裝了鈣鈦礦電池生產設備,以制造鈣鈦礦-硅異質結電池和組件,并計劃到2020年底將鈣鈦礦疊層電池的產能擴大到250MW, 其主要目標是達到30%以上的產業化電池轉換效率。
另外,國內光伏企業對鈣鈦礦的布局也在加速鈣鈦礦電池的量產化進程。
杭州纖納光電首條20MW鈣鈦礦量產產線生產的鈣鈦礦組件(200cm-800cm)效率達到11.98%,打破了日本東芝公司保持的前世界紀錄。
今年2月,協鑫集團旗下蘇州協鑫納米科技有限公司首先建成10兆瓦級大范圍鈣鈦礦組件中試生產線,完成了相關材料合成及生產工藝的開發。領跑者創新論壇《2019首屆鈣鈦礦產業化大會》上,協鑫宣布并已開始100兆瓦量形成產線的建設工作,計劃于2020年實現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商業化生產。在1241.16平方厘米的有效面積上,協鑫納米實用化鈣鈦礦組件效率達到了15.31%。
總結
2018年世界光伏裝機增長達到109GW,同時晶硅光伏組件價格快速下降,加上組件效率的穩步提高,使硅成為首選技術類型,并有效限制了其它非硅新技術獲得一定市場占有率。但是,隨著晶硅電池逐步接近達到實際效率極限,加上光伏電池成本的降低對整個系統成本影響越來越小極小,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幾乎成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唯一選擇。成本分析表明,硅太陽能電池結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將顯著降低光伏系統的LCOE; 這對于加速太陽能的利用很重要。
圖5.牛津光伏鈣鈦礦-硅異質結技術與主流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LCOE對比
實現平價上網,光伏行業正關注著zui新的鈣鈦礦、異質結電池技術。
更多光伏行業資訊請訪問https://www.solarbe.com/查看
光伏測試網
以上是最新光伏價格資訊,更多光伏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光伏價格走勢,光伏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