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沙晚報記者走訪長沙各大家居賣場的一則報道“驚聞:長沙賣場空置率近30%”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據報道,受訪的11個城市中,16家賣場的空置率超過20%,占比達30.7%以上,而有22個賣場空置面積超過1萬平米以上,有8個賣場空置面積超過5000平米以上,分別占比42.3%、15.4%!
回想2016年時任居然之家總裁的汪林朋所言“家居行業洗牌在即,1/3以上的中小家居流通企業將退出市場”,必須佩服他的先見之明。今年以來,中小型、親民型賣場日益萎縮,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大量中小型家居建材賣場不是被關停和改造升級,就是被大型連鎖賣場收購,已經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小型家居賣場大量關上,到底是市場環境大勢所趨,還是受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的渠道之爭的戰火波及呢?
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的渠道之爭
目前,以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為雙寡頭的連鎖賣場持續擴張,持續加大收編地方賣場,形成更加巨大的物業集團。
在這個過程中,廠商品牌和經銷商也難逃雙方的拉鋸戰,跟進開店甚至成為一種任務。
從規模來看,紅星美凱龍依舊保持著領先。據2019年10月29日紅星美凱龍發布的前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紅星美凱龍的商場已經覆蓋了全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00個城市,經營了394家家居建材店/產業街,包括85家自營商場、234家委管商場、31家特許經營商場及其12家戰略合作商場,總經營面積約2000萬平米。
從零售額來看,報告期內,自營商場營業收入59.4億元,同比增長10.7%,自營商場毛利率為79.8%,同比增長2.6%,依舊保持了高盈利水平。
居然之家獲得來自阿里巴巴、泰康集團、加華資本、云鋒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達130億元的聯合投資,投后估值為363億元,成功借殼武漢中商上市,追趕紅星的腳步一直沒停。
據悉,已實現簽約門店550家,開業門店達到310家(截至2019年4月20日)。
在2019年1月6日開啟的新年招待會上,居然之家總裁王寧表示將繼續夯實家居業務,2019年將加速從一線到四五線城市的連鎖布局,爭取新開店100家以上,年底累計超過400家。計劃未來3~5年店面數量達到600家店,8~10年內,店面數量達到1200家。
可以說,家居賣場正在進入快速整合時代,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規模將成為生存的一大條件。在這種家居建材賣場整體過剩及其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搶渠道、擴規模的戰略下,無法跟進的中小型家居建材賣場倒閉也就不夠為奇了。
家居建材賣場整體過剩情況加劇
前期,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發布2019年《全國BHEI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BHEI值達到178.06,位于紅燈區,建材家居賣場已處于過飽和狀態。
數據顯示,2016年BHEI值為133.96,位于黃燈區,全國建材家居賣場處于飽和狀態,2018年BHEI值為160.98,位于紅燈區,全國建材家居賣場進入過飽和狀態,而到2019年,全國BHEI值仍在反彈,進入持續的過飽和狀態。
說明就全國來說,建材家居賣場整體過剩情況仍在加劇。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BHEI指數的發布某種程度上提醒中小型家居賣場從業者要改變經營策略和服務理念,否則難以突出重圍。畢竟,能否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購物體驗,才是線下賣場真正的關鍵優勢。
上游地產商切入拎包入住,整裝崛起截流家居消費,及其各大電商平臺對于線下的沖擊等等,消費者有了更豐富的選擇,對于體驗的需求也在被日漸重塑,能否滿足新世代對于家居消費習慣的變遷,決定了渠道未來的生死。
通俗的說,產能過剩的市場背景下,不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費購物體驗成為中小型家居賣場大量關上的重要誘發因素!
在范居士看來,今年,中小型家居賣場大量關上的主要因素有
二、沒有大局觀及其轉型無力。
在市場出現變化的時候,中小型家居賣場仍以促銷、減租等方法,企求穩定局勢。但事實是,促銷的效果越來越少,而減租只是穩定了商家,卻沒能解決流量、銷售量的問題,甚至多數中小賣場實際也無力做出減租的決定。再者是轉型無力,不論是“新零售”,還是轉型綜合購物中心,中小型家居賣場的實力都有限,難以成功轉型。
綜上所述,優勝劣汰的規律在任何行業都有效,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巨頭對蛋糕的瓜分必將會導致一部分中小型家居賣場被淘汰,但同時他們也帶來尤為規范的行業秩序。
未來,品牌集中程度會愈來愈高,作為品牌集合地的家居賣場依舊具有高效吸引能力,從賣場角度來看,本身同樣需要具有更多的能力賦能品牌和商戶,沉淀經營客戶數據,聚焦創造客戶價值,打造真正的優秀供應,探索更加符合新商業形態下的創新模式,真正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