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技術不是制約分散式風電發展的關鍵,限制分散式風電發展的癥結是應用環境的多樣。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定制化的設計方案是打開分散式風電發展之門的一把鑰匙。
自2011 年起步算起,8年來,分散式風電的發展一直處于不冷不熱的狀態,即便建成并網的項目也多屬于示范性質。與如火如荼的集中式風電相比,分散式風電到底遇到了什么問題?分散式風電發展前景怎么?未來規模化發展分散式風電項目,需要破解哪些癥結?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企業,把脈分散式風電發展“風”向。
政策加持 核準項目加速
分散式風電受“低壓上網、就近接入、下行消化”的框架限定,生來處境就有點“尷尬”,零敲碎打的發展模式讓其發展狀態不旺,直到國家能源局2017年印發《加速推動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的通知》后,分散式風電才開始升溫。
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各地明顯加速了制定分散式風電發展規劃的步伐,一份份紅頭文件陸續下發,尤其是本年度,分散式風電核準項目比較多。2019年,各省市規劃分散式風電開發項目合計已超過25.1GW。近一個月,黑龍江、陜西、寧夏、江西陸續核準分散式風電項目,其中,江西省zui近下達的2019年第一批分散式風電開發建設方案顯示,建設項目39個,總裝機容量1240MW。
核準項目的同時,各地還規劃了各自分散式風電發展目標,比如,內蒙古規劃明年建設500MW,廣西規劃“十四五”投入生產465MW,河北規劃2021-2025年開發2691MW。
雖然國家方面和各地政府對分散式風電持鼓勵態度,但是,由于政策落地難、管理不明晰、規劃編制滯后等很多問題,分散式風電發展顯示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現狀。
加上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2019年、2020年陸上風電上網電價,意味著今明兩年新增核準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將會迎來兩次電價退坡,以至于業內普遍對短期分散式風電發展持謹慎態度。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風能研究院副院長李軍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年,分散式風電還是個火爆話題,業內紛紛說要大發展。但現階段看來,平價時代的到來,風電行業對成本的要求會更高,并且比較多大發電企業對分散式風電并不“感冒”。分散式風電難以在短期內產生規模效應,沒有規模效應,成本將高居不下。“成本高居不下和即將來臨的平價上網之間是矛盾的,不搞定這個矛盾,分散式風電大發展面臨較大挑戰。”
“某種程度上說,分散式風電有點‘生不逢時’,其剛出來時,國家發布競價文件,不到一年平價時代腳步臨近,目前風電裝機被保電價和搶裝占據了。”維斯塔斯風力技術(中國)有限公司技術專家孫樹偉預期,“今明兩年,分散式風電有限于供貨和供應鏈的壓力,市場難有明顯改觀。”
應用環境多樣 設計方案挑戰大
除了被政策左右外,提了常年的分散式風電沒有獲得規模化發展的根源到底在哪兒?
在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風能研究院地理信息技術主管王乾坤看來,分散式風電開發要解決好以下四方面問題:第一,哪里適合開發分散式項目?第二,沒有測風塔怎么提供更精準的風資源評價?第三,怎么規避項目在居民點密集區的噪音影響?第四,工業園區類分散式項目怎么開發?
“分散式風電發展遇到的問題不少,歸根到底就是設計方案問題。”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風能設計院副院長張偉直言不諱,設計方案得好,分散式風電就有發展機遇,分散式風電與人一樣,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關鍵在于怎么因地制宜設計合理方案。
張偉認為,技術不是制約分散式風電發展的問題,限制分散式風電發展的癥結是應用環境的多樣。比如,有規模支持的集中式風電,整個開發周期可做一年,但是,分散式風電項目整個開發周期要求在6-9個月;再比如應用環境變化,集中式風電開發zui大的省份——內蒙古每平方公里密度僅有13人,而分散式風電開發比較多的東南部的江蘇,每平方公里的密度有725人,應用環境上存在巨大差別。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定制化的設計方案是打開分散式風電發展之門的一把鑰匙。分散式風電雖比集中式風電規模小得多,但它的并網要求和集中式區分不大。分散式風電在并網、資產管理、設備監控、運維方面,比集中式風電挑戰大得多。“因此解決辦法更為重要。為解決以上挑戰,金風慧能提出了輕量化的解決辦法,能大幅度解決在并網、運維等方面的成本。”金風慧能新能源軟件及數據產品線總經理宋建軍表示。
市場空間誘人 降本是關鍵
那么,怎么破解分散式風電發展“雷聲大,雨點小”徘徊不前的現狀?
“分散式風電市場雖然尚未大規模啟動,但潛在市場規模不可輕視。中國市場巨大,對風電需求量大且迫切,長遠來看,分散式風電市場有可能是一片藍海。”李軍向認為,分散式風電要想規模化發展,關鍵是降低成本,成本降下來后,有些中小發電企業會有興趣加入分散式風電“隊伍”。
據了解,分散式風電雖規模小,但集中式風電所需的功率預期和功率控制兩套系統缺一不可。一個集中式項目安裝兩套設備投資成本約100萬元左右,分散式風電每個并網點都安裝以上兩套系統,成本自然比集中式風電高。
“因此,我們在制定一些方案時,把程序優化。針對功率預期,我們提出采用虛擬測風塔方法,把分散式風電的測風數據提前預報。”宋建軍說,“之前每個并網點都有氣象模型,可以考慮去掉,把所有功率預期結果在中心端測發到現場端,經過這兩點在功率預期滿足需求條件下,使投資成本降到zui低。”
在王乾坤看來,未來技術規劃方面,分散式風電應聚集在多技術手段的融合,集成地理信息無人機技術、3D建模技術、WRF氣象技術、流暢仿真技術等,實現地形地貌的真實在線,風流場的3D精準仿真,為分散式風電評價提供更加全面的解決辦法。“在不降低評價精度的同時,提供更方便的評價方法,讓分散式風電項目能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收益更多。”
“場景的多變要求做分散式風電的時候,需要一開始就做好一攬子解決辦法,如此才能保證分散式風電可以順利地開發。”張偉認為,做整個分散式風電產品開發時,一個是產品定制化開發,包含整個風機葉片、氣動性能、噪音、結構形式等,要對環境做定制化設計;另外一個并網友好性開發;分散式風電場可以采用多點接入,集中運維。“未來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方向是綜合多種能源的多元化能源互補系統。”(■本報記者 蘇南)
以上是最新風電價格資訊,更多風電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風電價格走勢,風電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