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的專門制造國,中國市場也是潛力無限,但是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出,在2020年-2021年市場也將度過一個“寒冬”,接下來我們講經過數據來詳細看一下鋰電池的發展趨勢。
來源:隆眾資訊
一般,一個國家的第二產業的發展,就生產方式來講由低到高大致會歷經三個階段:由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再到技術密集型。鋰電產業鏈是個獨特的產業,特殊之處有
二、一是鋰電產業已經由勞動密集型過渡到了資本密集型;二是鋰電產業一貫都是技術密集型,這也是它的市場得以持續進一步擴大的根本原因。具體到企業,生存和發展需要持續依賴技術進步,否則就會被淘汰。這兩點是鋰電產業鏈發展zui鮮明的特點。
經過2017-2018年鋰電池的高速發展之后,2019年鋰電池產量增速將有所放慢。在鋰離子電池三大市場(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交通工具電動化市場、工業&儲能市場)中,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交通工具電動化市場需求量2016年已經超越市場需求而成為zui大市場。2018年,外資鋰電池企業首次得到在我國經營的許可,LG化學,三星等外資企業紛紛建廠擴大產能,加上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國內企業預期新增產能,到2022年我國國內動力鋰電池產量預期在143GWh,較2017年年復合增長率在26%。
3C產品的應用特點決定了其對鋰電池的要求,更看重鋰電池的高比容量。因為3C產品的應用期限一般不長(1-2年),工作環境溫度要求也不高(-15-40℃),對安全和循環性的要求相對更低;3C產品消費的鋰電池容量不大,但是對輕薄和便攜性要求更高,同樣還要求有較長的續航時間,所以對鋰電池比容量要求是非常高的。預期至2022年,我國3C電池產量預期在56GWh,較2017年年復合增長率在12%。
與動力鋰電池相比, 儲能用鋰電池對能量密度的要求比較寬松,但對安全性、循環壽命和成本要求高。從這方面看,磷酸鐵鋰電池是目前各類鋰離子電池中更適用于儲能的技術路線,目前已投建的鋰電儲能項目中大多也都采用這一技術。從世界范圍內來看,鋰電池儲能技術應用zui多的為電網側,占比達到 52.7%,普遍用于電網的調峰調頻;可再生能源并網占比達到 28.9%,分布式及微網和用戶側占比分別為 13.2%及 5.2%。中國市場略微有所區分,可再生能源并網應用占比zui高,達到 37.7%;再者分別是電網側應用、用戶側和微網端,占比分別為 25%、22.1%和 15.2%。目前仍有大量風光發電廠和熱電廠未裝備有調峰調頻儲能設備,鋰電儲能技術在風光電并網和輔助服務側存在廣闊的市場。預期至2022年,我國使用在儲能領域的鋰電池產量在17GWh,較2017年年復合增長率在38%。
2019年,中國鋰電池“白名單”廢止,國外電池企業在中國開始展露鋒芒。于前三年的熱鬧相比,國內動力電池遇寒,生產商數量也出現明顯降低,據不完全統計,僅寧德時代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在國內現有產能和擬建產能已接近200GWh,行業供需矛盾突出。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兩者發展息息相關,新能源汽車未來三年的發展走勢又將如何呢?請關注隆眾資訊后續分析。
以上是最新鋰電池價格資訊,更多鋰電池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鋰電池價格走勢,鋰電池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