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來,全國水泥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回顧2018年全國水泥行業實現水泥產量21.77億噸,熟料產量14億噸,行業利潤總額高達1546億,同比增加114%,不論是從產量、銷售量還是行業利潤來看,都...
引言:近年來,全國水泥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回顧2018年全國水泥行業實現水泥產量21.77億噸,熟料產量14億噸,行業利潤總額高達1546億,同比增加114%,不論是從產量、銷售量還是行業利潤來看,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也隨著區域間產銷不均衡,去產能落實難度高等問題。
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水泥產量和行業利潤仍然保持反彈的勢頭,行業經濟指標上行幾成定局。水泥行業實行錯峰生產已成常態,淘汰落后產能及加強環保投入成為趨勢。但我們也看到西南、華南等區域新建產線持續投產,仍有企業有意新增產能,水泥價格行情大幅調整經常發生,水泥產業發展仍有多重矛盾亟待解決,如何保證水泥行業持續良性發展,持續帶動行業邁向質量高臺階成為主題。
一、2019年水泥行業產業結構及發展背景
水泥行業是傳統資源型產業,以往的粗放式發展導致該行業存在產線增長過快、產能集中度過高、產能發揮過剩、行業普遍虧損等不同系列問題。近年水泥行業加強帶動供應側結構性改革,調優產能結構,水泥產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觀,行業利潤增長幅度明顯,行業自律提高。
1.1 東部及南部市場熟料產線密集,大型熟料產線占比提高
據百年建筑網統計,全國水泥熟料產線共計1593條,其中華東及西南區域數量zui多,占比全國為24.1%和20.7%。再者為華北、華中、西北、華南和東北區域。從產能集中度來看,現階段全國日產量在4000噸以上產線共計548條,占比全國總產線數量的34.4%,產能集中度有所提高,其中日產量在10000噸以上熟料產線分布在安徽、廣東、河南、江蘇、海南等地。
1.2 大型企業產能排名穩定,產業布局更加完善
2019年全國水泥熟料產能暫無明顯變化,中國建材、海螺、金隅冀東、華潤、華新拉法基、臺泥、山水、紅獅、天瑞及亞泥位居前列。產能前十的企業總產能10.5億噸,占據全國熟料總產能50%以上。在企業合作上,中聯水泥與同力水泥合營,兩者在河南熟料產能合計超過3000萬噸,成為河南省產能第一企業,得到業內較大關注。在國內產能相對飽和的背景條件下,中國建材、海螺集團、紅獅水泥等企業加快在馬來西亞、老撾、緬甸等東南亞等區域的產能布局,產業規模延伸至海外市場。
1.3 熟料產線新增與淘汰置換并存,短期新增較多
據百年建筑網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全國熟料產線新建及擬建共計27條,新增產能3400多萬噸。尤其是西南區域在熟料產能比較密集且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新建產能的投產恐將加重行業競爭。在淘汰置換方面,涉及熟料產線共計26條,約1800萬噸熟料產可以將陸續退出。
1.4 錯峰生產形成常態化
隨著近些年我國水泥行業的高速發展,水泥熟料產能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在部分區域如西南、華東、東北等地水泥熟料產能出現嚴重過剩的情況:一方面業內企業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銷售價格持續回落,部分時段跌破成本價,行業面臨普遍虧損局面;另一方面產能的不合理利用極易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及環境污染等不同系列問題。早在2014年兩會上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就被提出,近年取得了廣泛響應,并已在業內普遍實施,多數區域錯峰生產已成常態。
1.5 水泥水路運輸越發成熟,長江水道和東部沿海流域物流優勢明顯
隨著近些年大型碼頭新建和完善、船運裝載能力的提高以及儲存能力的改善,水泥的運輸條件從傳統意義上的“短腿”產品漸漸實現了長距離運輸。這其中多聚集在長江流域和東部沿海市場,形成了“西材東送”和“北材南下”的黃金通道。
“西材東送”——主要輸出區域為為重慶、湖北、安徽、江西及江蘇市場,因地處長江沿江市場,依托大型水泥生產企業的產能優勢沿江發運至江蘇、上海、浙江及福建東部沿海市場!氨辈哪舷隆薄饕敵鰠^域遼寧、河北、山東及江蘇市場,輸入上海、浙江、福建等地。
1.6 前三季度水泥行業利潤持續反彈,遠超鋼材及整個工業利潤水平
全國水泥上市企業三季度報告顯示,21家上市公司合計取得營收5,054.02億元,同比增加20.58%,合計實現歸母公司凈利潤617.01億元,同比增加21.99%。排名前三企業順序為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和金隅集團。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水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199億元,同比增加14.3%,遠大于整個工業5.6%的增長速度。同比三大主材之一的鋼材行業我們發現,水泥行業總利潤近兩年在漸漸接近鋼材行業利潤。而在銷售利潤率方面,水泥行業為18.3%,遠大于鋼材行業4.6%的利潤水平。
二、全國水泥市場終端支撐狀態
水泥作為建筑材料三大主材之一,水泥用量占很高。近年房地產端對水泥需求約占25-35%,基礎建設端約占水泥總需求的30-40%。建筑行業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和基礎建設投資增長速度變化情況對水泥需求有一定影響。近五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增長速度穩中上升,而基礎建設投資增長速度大幅回落,連累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增長速度。但隨著近兩年“三去一補”政策持續實施,基礎建設項目補短板,后期有希望發力。
2.1 2015-2019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和基礎建設項目投資、新開工面積、水泥產量累計增長速度比對
固定資產的三大領域主要為制造業、基礎建設投資、房地產投資,其中基礎建設項目和房地產投資對水泥的需求占比在55-75%,因此后兩者投資增長速度情況直接對水泥的需求有較大影響。從圖5由此可見,因2015年世界經濟低迷,國內市場經濟受到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基礎建設投資增長速度、新開工面積增長速度、水泥產量增長速度均出現偏弱趨勢運轉。
2016-2019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完成額增長速度穩中上升趨勢運轉,截至2019年10月增長速度為10.3%;基礎建設投資增長速度偏弱運轉,現階段增長速度為4.2%;新開工面積增長速度震蕩偏強運轉,增長速度為10%;水泥產量增長速度震蕩偏強趨勢,增長速度為5.8%。隨著近年水泥行業產能置換、錯峰生產、減產排能等政策的實施,水泥產能過,F象逐步得到控制,水泥產能使用率持續提高。從2016年水泥產量增長速度與新開工面積增長速度走勢來看,基本保持一致。因水泥產品屬性不同于其他建筑材料,儲存時間較短,速產速銷,供需相對平衡,因此新開工面積增長速度高低直接影響對水泥需求總產量增長速度走勢如何。政府加強基礎建設項目投資,加上逆周期調控政策逐步加強,未來基礎建設投資有希望發揮托底作用。
2.2 2015-2019年全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水泥需求持穩
2015-2018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日趨增加,受資金收窄影響,2019年房地產投資有所放緩,總投資額為109603.45億元,累計增長速度為10.3%。新開工面積為185634.42萬立方米,累計增長速度為10%。隨著供應側改革、“三去一補”等相關政策持續實施,預期后期新開工面積增長速度持穩運轉,將對建筑材料的水泥需求量有一定支撐。
三、全國水泥市場供應端表現情況
隨著水泥行業供應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帶動,化解過剩產能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后,水泥產量開始整體呈穩步回落之勢,2018年水泥產量相比2014年下降11.4%。產能得到有效控制,行業運轉質量也得到大大改善。隨著國內水泥市場好轉,水泥產能使用率的提高,行業利潤增長,國內水泥企業加強水泥生產的同時,國外水泥熟料也開始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2018年熟料進口量開始大幅度增加1180萬噸,今年進口量更持續擴大,加上產能使用率的提高,今年水泥產量開始小幅提高。
3.1 全年水泥產量止跌反彈,南多北少
2018年全國水泥產量21.8億噸,同比減少6.6%,連續兩年下降。2019年1-10月份,全國水泥產量19億噸,同比增加4.7%,11-12月北方區域冬季錯峰生產,限產力度強化,全國水泥產量增長速度放緩,預期全年增加2-3%。
3.2產線運轉率小幅提高,庫存回落
按照百年建筑網對全國548家水泥企業熟料線運轉率調研報告顯示,1-11月全國熟料線平均運轉率67.1%,同比上升1.7%。其中四川、重慶等西南區域運轉率有所提高。截至現階段全國熟料庫容比46.1%,同比減少3.5%。其中河南、山東、山西等區域,控制加多,限產時間加長,庫存回落比較突出。
3.3熟料進口增加,出口減少
2017年熟料進口量87萬噸,2018年進口量為1267萬噸,大幅度增加。今年1-10月熟料進口量1651萬噸,同比增加87%,也超過上年進口總量。
2017年熟料出口量為410萬噸,2018年熟料出口150萬噸,同比減少63%。今年1-10月熟料出口37萬噸,同比減少73%。今年1-10月熟料凈進口量1614萬噸,同比增加117%。造成熟料進口量爆發式增長的原因主要有:東南亞區域尤其是越南國內熟料產能過剩,加強出口成為他們解決產能過剩的首選途徑。另外沿海區域需求相對旺盛,熟料供應會出現緊張局面,加上國內熟料價格偏高,國外熟料進入增加。
3.4 全國水泥行情實現“高位起步、小幅調整”,預期全年價格水平與上年持平
2018年百年建筑網全國水泥平均價格為434.2元/噸,較2017年354.3元/噸反彈22.6%;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全國水泥平均價格為443.5元/噸,較2018年同期反彈2.9%,連續兩年保持漲勢,但反彈幅度明顯收窄。截至11月30日百年建筑網水泥指數為514.93,同比減少1.27%,今年第四季水泥指數雖保持漲勢,但上漲動力較上年走勢偏弱。
2019年全國水泥價格起步較高,在2018年全國水泥價格行情持續帶動下,水泥平均價格達到近年zui高水平。從采購需求單位的角度來看,短時間內采購成本快速增加,造價預算超標,市場承受能力削弱。而從宏觀背景來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新開工面積和土地成交額等指標都呈現增長速度疲軟等狀態,對水泥價格行情持續反彈的提振有限。
3.5 南北價格差距均值增大,年度價格差距收窄
今年1-11月南北方價格差距平均值為49.6元/噸,同比增加6.5元/噸,zui高價格差距為74.8元/噸,較上年同期收窄20%,盡管兩者價格差距均值在拉大,但價格差距幅度有所收窄。南方市場需求相對旺盛,水泥供應時有緊張狀況發生。北方城市受控制、氣候條件的影響需求相對較弱,導致兩者價格差距均值有所加強。但隨著北方市場落實冬季錯峰生產力度強化,產能發揮得到控制,傳統意義上的東北及西北市場水泥競爭環境有所改善,價格調整趨于穩定。也隨著“北材南運”量的增加,如遼寧等東部沿海市場,水泥企業通過水路發運水泥南下,因此消化本身過剩產能,以緩和南方沿海市場水泥旺季供給緊張的局面。水泥流向半徑的擴大為全國各地的價格差距幅度收窄打下了一定的條件。
四、2020年水泥行業展望
展望2020年,隨著建筑行業持續進入質量高發展時期,也將帶動建筑材料行業同步良性發展。三大主材之一的水泥行業產能結構調優繼續帶動,國內大型水泥產線占比穩步增加,同時新增和淘汰產能總量不相對稱,過剩產能淘汰任重道遠。行業利潤保持反彈的同時,反彈幅度可能會收窄,有喜有憂。
4.1需求小幅攀升,增長幅度放緩。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強,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漸漸由“去杠桿”向“穩增長”轉變,政策開始頻繁釋放寬松信號,基礎建設“補短板”成為“穩增長”重點。2020年固定資產增長速度可能會持續放緩。投資方為回籠資金可能會加快項目開工,因此2020年新開工面積增長速度依舊保持上升趨勢運轉,基礎建設項目投資增長速度穩中有升。綜合來看,2020年水泥需求量有希望突破2019年,增加2-3%。
4.2產能置換提速,新增投入放緩。近些年國家對新增產線的要求尤為嚴格,未來幾年產能置換仍將作為主流,除西南、華南部分區域產能增加趨勢還在,多數區域產能趨于平穩,西北、東北部分落后產可加快淘汰和置換。今年新增產能3400萬噸,淘汰產能1800萬噸,凈增加1600萬噸產能,明年全國熟料總產能增長速度整體放緩,預期在1000萬噸左右。
4.3 水泥熟料進口已成常態,總量穩步增加。今年1-10月國內進口熟料增長87%,水泥進口量增加163%,東南亞國家產能過剩情況未有緩和,國內外水泥熟料價格差距較大、國內部分區域熟料供應季節性緊張情況仍存,2020年熟料進口量依然呈上升趨勢,預期在2500萬噸以內。
4.4 產能使用率提高,水泥總產量維持增長。隨著新增產能投產,大型產線占比提高,產能使用率提高,水泥熟料進口量增加,明年水泥產量也將呈小幅攀升趨勢,預期全年增加2%左右,達到23億噸上下。
4.5 全國水泥價格水平趨于穩定,行業利潤小幅增長。今年春節較以往提前,12月中旬以后全國水泥平均價格下降趨勢可能會加快,預期2019 年全國水泥平均價格在440元/噸左右,較2018年同期反彈1%-2%。從2019年前三季度水泥利潤分析,再加上四季度水泥銷售旺季利潤支撐,預期2019年水泥行業利潤可能會超過2000億元。隨著全國水泥行情逐步趨于平緩,行業競爭格局日漸穩定,預期2020年全國水泥行業利潤以小幅增長為主,反彈幅度收窄。
(如需完整版年報,請致電:021-26094514)
以上是最新水泥價格資訊,更多水泥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水泥價格走勢,水泥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