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外乙烯產業正在進入新一輪快速擴張期
1.1 全球乙烯產業重心變遷
乙烯產業是石油化工行業的關鍵部分,乙烯產量占全球石化產品總產量的75%以上,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關鍵性的位置。全全球已將乙烯產量作為評判一個國家石化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球乙烯生產能力達到1.77億噸/年,2010–2018年產能年均增長幅度為 2.58%。
2018 年全球乙烯消費需求強勁,全年消費量 1.61億噸,同比增長4.9%,是近年來的增長速度新高,強勁的需求增長速度來自于全球經濟周期和產業周期的雙重帶動。2010 –2018 年全球乙烯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為 3.33%。消費增長速度大于產能增長速度,近年來全球乙烯裝置開工率日趨上升。全球乙烯產能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歐和亞太區域。受投資的脈沖式增長和需求的漸進式增長影響,乙烯產業發展呈現周期性特征。2010–2020年全球乙烯產能擴張歸納為 3 個階段。
1.2 全球乙烯產業的區域性變化趨勢
2010 年美國頁巖氣革命興起以來,美國充分利用頁巖氣乙烷的原料優勢帶動新建裂解裝置,乙烯產能快速擴張。據數據統計,目前美國共有 17個乙烯新建和擴能項目,從項目進展情況看,預期2018–2023年將新增乙烯產能1500萬噸/年左右。而美國本土新增需求不佳,未來美國乙烯衍生物產能過剩局面將持續加重,新建與擴能乙烯及其下游產品項目將以出口為目標。
“一帶一路”沿線主要乙烯制造國繼續帶動乙烯發展項目,印度、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一些乙烯項目陸續建成,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國家計劃擴大乙烯產能。目前亞太烯烴行業正在進行結構調整,一些老舊、低效的石腦油裂解裝置逐步被淘汰,新建了一批新一代石腦油裂解裝置和煤制烯烴、甲醇制烯烴裝置。從總體看,亞太區域乙烯產業整合帶動裝置優勝劣汰,需求增長速度仍然強勁,未來將更加依賴從中東和北美區域進口低原料成本的乙烯。
預期未來10年全球乙烯需求將保持3%~5%的年均增長幅度,但隨著從2018年開始的新一輪全球乙烯擴能高峰的到來,全球乙烯供應將趨于寬松。乙烯生產將繼續保持北美、亞太、中東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乙烯需求則繼續維持亞太、北美、西歐三分天下的格局,亞太區域仍將是全球乙烯需求增長速度的主要動力,美國的乙烯及衍生物出口量將顯著增長。
1.3 我國乙烯供需現狀與預期
近年來,我國乙烯產能和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乙烯制造國、消費國。截至2018年底,國內乙烯總生產能力達到2525萬噸/年,比2017年增加190萬噸/年,2010–2018年國內乙烯產能年均增長幅度為6.6%。2018 年國內乙烯當量消費達到4720萬噸,同比增長9.2%,2010–2018年國內乙烯需求年均增長幅度為5.9%。
由于 2015 –2017 年國內乙烯產業投資偏少,供應增長較慢,而需求相對旺盛,市場資源偏緊,導致乙烯及衍生物市場價格堅挺,行業盈利水平處于歷史高位,石化行業處于行業周期的景氣階段。進入2019年,行業景氣回落之勢明顯。
1.3.1 目前我國乙烯產業正進入新一輪投資高峰期
我國新一輪乙烯產業投資熱潮萌動于2015–2016年,初起于高油價帶動下的大量煤/甲醇制烯烴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19–2025 年國內新建和改擴建乙烯的項目計劃超過40個,如果這些項目進展順利,預期新增乙烯產可以將超過3600萬噸/年,2025年底國內乙烯總產能達到到6100萬噸/年,比2018年增長138%,7年間年均增長幅度達13.2%。其中新增產能zui多的是2021年,將新增產能961萬噸/年。
1.3.2 我國乙烯需求增長速度正逐步下降至中低速區間
乙烯需求增長速度與宏觀經濟環境緊密有關。分析1995 –2017年我國乙烯當量消費與GDP規模發現,兩者呈現高度的有關關系。具體講,1995–2005年,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紡織、塑料輕工等低端制造業的發展,所以對乙烯需求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這期間國內乙烯需求彈性在1.2~1.7,乙烯當量消費的年度增長幅度為12%~18%。
2006–2018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電子和機械重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帶動力,經濟增長對乙烯需求的拉動作用削弱,乙烯需求彈性下降至0.6~0.9,乙烯當量消費的年均增長幅度下降至5%~10%。需要關注的是,2016 年以來在廢舊塑料禁令、煤改氣等政策紅利及其外貿需求反彈、市場庫存重置和基建等政策性投資消費等因素影響下,導致國內乙烯當量消費數據虛高。試驗表明,在2018年乙烯當量消費9.2%的增長速度中,來自終端消費的增長速度還不到4個百分點。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提質增效的換檔期,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多數研究機構預期未來10年我國GDP增長幅度將保持在5%~6%。另外,國內乙烯需求也將保持中低速增長趨勢,預期未來10年乙烯需求彈性系數在0.5~0.6,乙烯需求年均增長幅度在3.0%~3.5%。
如上所述,2019–2025年國內乙烯新增產能的爆發式投入生產恰逢終端需求減速,預期乙烯總產能年均增長幅度在10%以上,同期終端需求年均增長幅度還不到3.0%~3.5%,乙烯產業階段性供大于求的矛盾將會集中顯現出來,化工市場的競爭將空前激烈。
2 我國乙烯產業周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2.1 目前我國乙烯產業處于市場周期的成熟前期
多數產品的生命周期典型地分為4個階段: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公司定位和戰略應當隨著產品、市場及其競爭者的變化而相應變化。試驗表明,我國乙烯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已經基本完成了生命周期的成長期階段,從2016 年左右開始逐步進入成熟期的前期階段。
2.2 我國乙烯產業周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盡管我國乙烯產業總體上處于市場周期的成熟前期,但乙烯下游化工產品品種繁多,各產品的產業發展存在較大差別,市場化程度也差別較大。其中,聚酯工業起步較早,發展迅速,民營化和市場化程度高,在產品周期中的發展進程快于其他產品。總之,未來5~10年,隨著我國乙烯產能快速擴張,乙烯產業的多數產品都將處于生命周期的成熟前期。這一階段是整個生命周期中市場競爭zui為激烈的階段,產能過剩,行業虧損,裝置開工率下降,行業整合和兼并重組將帶動產業素質邁上新的臺階。這是行業實現健康發展的必經階段。
3 未來我國乙烯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面對新一輪全球乙烯產業投資快速擴張,加上國內乙烯行業正在進入競爭更為激烈的市場成熟期,未來我國乙烯產業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目前5 個方面。
3.1 行業新增投資集中釋放,階段性產能過剩將導致市場競爭加重
我國石化市場階段性供大于求的矛盾將集中顯現。在供大于求的市場條件下,市場價格的高低在于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總量的所有供貨商成本隊列中zui高的供貨商成本水平。對于產品同質化程度很高的石化產業來講,消化富余產能大多只能經過價格戰的方法將高成本的劣質產能淘汰出局。
3.2 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趨勢給產業經營策略和運作效率帶來重要影響
如上所述,本輪國內乙烯產業擴能起始于大量煤化工制烯烴項目,然后四大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確立了本輪投資高峰的構成。隨著這些新產能建成投入生產,我國乙烯產業的投資主體構成將發生重大變化。民營投資的乙烯產能在國內乙烯總產能中的比重將從2018年的18%快速升至2020年的38%和2025年的48%,而國有資本的產能占比則從2018年的63%降至2020年的47%,2025年持續回落至41%。
民營經濟向石化產業鏈上游延伸,這是國家投資政策調整的結果,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民營資本的進入將對乙烯產業原有的經營策略和運作效率帶來重大影響,民營企業靈活多變的經營策略和高效的運作效率,將在提升我國乙烯產業素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3.3 乙烯原料多元化發展在分散原料風險的同時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近年來,全球乙烯原料多元化和輕質化發展趨勢明顯。采用頁巖氣乙烷或凝析液作為裂解原料是降低乙烯原料成本的重要措施,主要以高成本石腦油為原料生產烯烴的國家正逐步經過采購美國和中東輕質化的原料取代石腦油或新建乙烷裂解裝置來生產烯烴。歐洲正在加快關閉裂解裝置,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快速增長。同時,中國大量煉化一體化、煤/甲醇制烯烴(CTO/MTO)項目和輕烴利用項目正在實施,原料多元化持續加深。預期全球乙烯原料中的石腦油路線產能占比將從2017年的42%下降至2025年的39%,乙烷路線則從38%升至42%,CTO/MTO路線從3%上升至6%。
毋庸置疑,原料路線多元化對于乙烯產業分散原料風險、降低原料成本是擁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目前的多元化趨勢仍然擁有較強的不確定性。
3.4 比較多的化工產品市場將向完全競爭市場過渡
我國石化行業一直由國有資本為投資主體,行業準入門檻較高,比較多石化產品市場顯示出不完全競爭(壟斷競爭)的市場特點。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部分石化下游產業(如:聚酯—紡織—印染—服裝產業鏈)獲得了充分快速的發展,帶動了這些產業進入了某種程度上的完全競爭市場,產業運作效率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但盡管如此,石化上游行業仍然是以國有資本投資為主的。
2010 年以來,隨著我國政府逐步放寬對乙烯產業投資控制力度,民營經濟進入乙烯產業,特別經過本輪乙烯產業的大幅擴張,將大大加快我國乙烯產業市場化程度的提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比較多的化工產品市場由原先的壟斷競爭市場向完全競爭市場過渡,在不同程度上擁有完全競爭市場特征,即:
1)市場擁有比較多的買者和賣者:供應集中度和需求集中度較低,價格由市場決定。
2)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技術進步帶動產品標準化和同質化。
3)企業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產業的進入門檻和退出門檻較低,資源可以自由流動,產業能實現長期均衡。
3.5 石化產業升級催生石化產品技術營銷新革命
2005年以來,隨著化工技術工藝和裝置升級換代,化工合成材料的品種、品質和成本差別拉大,技術逐步成為競爭重點,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成效益優勢日顯重要。一方面,產銷研一體化運作機制將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保障,經過提升產銷研協同效應,集中企業資源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化工產能過剩加重,買方市場對產品質量、品種和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化工市場正在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賣解決方法轉變,化工企業紛紛帶動營銷方法轉變,建立技術、銷售和服務三位一體的技術營銷模式,以圖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有利位置。
4 結語
未來5~10年,美國和中國將有大量新增乙烯產能陸續投入生產,全球乙烯產業格局面臨重大改變。試驗表明,目前我國乙烯產業總體處于市場周期的成熟前期,未來石化產品總體供強需弱、民營投資大幅反彈、完全競爭市場特點等發展趨勢明顯,石化企業務必順應市場趨勢做好戰略應對,在產品、技術和營銷等方面加強投入,構建差別化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