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期周報中,經過對基本面常規數據的跟蹤(港口庫存,拍賣成交,企業到貨量等,詳見“閱讀原文”周報),我們認為玉米供應過剩的情況已經在邊際改善。雖然上漲的基礎還不牢靠(東北產區余糧情況未知,新季產量未知,飼料需求偏悲觀等),但是短時間內(9月底前)現貨價格繼續下滑的動力也幾乎沒有。反觀現貨報價表現,除山東一如既往的偏強外,港口和產區似乎都沒有對基本面的好轉做出反應。我們認為,價格滯漲的重要因素是總體氣氛的悲觀,致使市場主體信心不足。一但心態有所轉強,玉米價格將逐步脫離底部區間。
1.需求低迷致使余糧消耗速度慢,但庫存終歸在下降
ASF越發激烈,是致使市場悲觀的最重要因素。5月兩廣地區ASF爆發,養殖戶大范圍拋豬,華南需求出現斷崖式下降。6-7月,華中、西部地區疫情也趨于嚴重,飼料需求更是雪上加霜。對北方四港發運情況的統計顯示,5月周均發運46.1萬噸/周,6月降至29.5萬噸/周,去年6月為48.3萬噸/周;6月發運量環比降幅達到36.3%,同比降幅達到38.9%。發運量放慢,北港降低庫存存速度減慢,貿易商的壓力驟然增大。所以我們留意到北港價格6月份出現了快速下滑,集港量也隨之大幅下挫。
7月,在豬料需求仍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后半月南港提貨加快暫時認為階段性補庫,北港購銷仍清淡),南港的庫存出現了明顯下降(留意下表中庫存使用天數的快速下降),說明北港發運的降幅要高于需求的降幅。如果后期庫存繼續消耗,南方銷區勢必需要經過漲價來吸引東北糧供應。庫存彈簧持續壓縮,當反彈啟動,漲價將經過“南港上漲——發運利潤修復——北港價格上調——集港利潤修復”的步驟向北方傳導。北港價格上調的幅度要看南方要糧的意愿和持續的時間,購銷逐步恢復大機率將在8-9月發生。
對四季度的飼料需求,雖然不看好,但我們也沒有市場那么悲觀,一句話概括就是“禽料有保證,豬料有希望”。肉禽存欄快速增長已經在飼料產量上的到反應,蛋禽補欄數據優良,下半年蛋禽料消費逐月環比增長也基本是鐵定。而豬料,過往11年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比二季度環比增16.7%,四季度比三季度環比增11%。4月份以來的環比降幅能否在三、四季度延續,是存有疑問的。一但需求好于預計,那么飼料原料的低價也就需要向上修復。
2.新作長勢優良無明確減產預計,但天氣并不完美
對新作面積小幅下滑,市場沒有太多疑問,產量的不確定主要來自單產。前段時間,草地貪夜蛾和華北的干旱都引起市場關切。但貪夜蛾沒有繼續北上東北,防控比較有效;華北接連出現了幾輪降雨,旱情也得到緩解。目前市場對新作產量并不焦慮,主流的單產預計是平略增,特別去年受旱的吉林和遼寧地區,單產的恢復應當比較顯著。
但是今年大豐產的可能似乎也不大,單產增長縱然能抵消面積的降幅,新作產量可能也不會比去年高很多。主要的焦慮包括華北的高溫和前期干旱、東北前期積溫不足、強降雨致使局部受災等。具體可以參考中央氣象臺的農業氣象周報,最終的單產結論還需要8月產前調研確定。
另外,新作的供應壓力還要取決于農戶的售糧意愿。目前東北產區糧價和去年元旦前價格逼近或偏低,而去年上市初期農戶的售糧意愿是比較差的。19/20年度沒有了大量的期初陳糧結轉,一但農民售糧進度慢,市場就可能出當下性緊張。
3.小麥稻谷降低庫存存,玉米有替代壓力
經過兩年的大力拍賣,玉米臨儲庫存得到了有效消耗,但小麥、水稻庫存仍高,是此后幾年降低庫存存的重點。下圖是我們跟蹤的5-7月小麥、稻谷拍賣情況。3個月累計投放6878萬噸,累計成交950萬噸,綜合成交率只有13.8%。其中,可能對玉米形成替代的有專場稻谷(價格區間1400-1900)和超標小麥(價格區間1800-2000)?偣渤山432萬噸,平均每月144萬噸,再考慮部分可能流向食用,對玉米的替代暫時還是有限的。目前常規水稻、小麥降低庫存存的價格相對玉米偏高,在飼料中還不擁有顯著的替代優勢,但是如果玉米價格上調或者小麥、水稻拍賣底價再次下調時,將會擠占玉米的飼料消費。
有了小麥、稻谷降低庫存存的壓制,玉米價格大幅上揚的空間就被基本鎖死了,19/20年度玉米大幅上揚的可能性不大。
4. 18/19年度囤糧險象環生,新季資金支持可能不到
前面我們提到了農民的售糧意愿問題,可能影響新糧上市節奏的還有貿易商的收購。18/19年行情對貿易商是比較引發的,經歷了一場“冰與火之歌”:開年貿易商大量銷售結轉陳糧,市場心態積極價格穩步上漲,陳糧獲利豐厚;隨著陳糧庫存的減少,元旦到春節期間貿易商開始逐步收購新糧,但沒想到價格從1月一直跌到4月上旬,這個步驟中貿易商深受煎熬,部分激進的大貿易商浮虧巨大;4月中-6月初價格受到拍賣提價200的支持出現回升,但是6月開始需求又明顯下滑,價格在高位維持的時間很短,來不及變現的庫存又被套牢,這也是目前市場懷疑產區還有一定量庫存的原因。
有了前期的經驗,當下貿易商表現得非常謹慎,所以我們留意到顯性庫存回落對價格尚沒有顯著的支撐。19/20年度,貿易商也可能在新糧上市初期繼續保持謹慎觀望,這樣就會致使對沖新糧上市壓力的力量不足。另外,今年有大量的資金給貿易商進行了配資和墊資,在2-4月份這些資金也經歷了巨大的浮虧。19/20年資金是不是還會大量配資?如果沒有資金支持,縱然貿易商愿意收購,收購能力也會受到限制。
5.進口增長仍有可能,但數量預計有限
中美剛剛結束新一輪貿易談判,國內企業也再次詢價美國農產品(商務部:7月19日以來,一些中國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就采購新的大豆、棉花、豬肉、高粱等農產品向美國供貨商進行了詢價,根據市場條件,已經有一批農產品采購成交)。但我們預計19/20年大量采購的可能性不大,一是玉米目前看不會突破配額的限制,二是全面進口高粱、DDGS等還需要時間繼續談判,三是進口的價格優勢不明顯。另外,國內市場對談判進展表現得比較冷靜,在留意到進口實績之前不會過多加以考慮。
見解總結,我們認為基本面數據在8-9月仍將階段性改善,價格可能出現小幅高升。上漲幅度取決于產區的余糧水平、結轉意愿以及新作情況的變化。如果這一階段降低庫存存比較徹底,疊加農戶惜售和需求的環比恢復,10-12月可能出當下性供應緊張。如果市場信心持續低落且農民售糧意愿高于貿易商收購意愿,新糧上市初期甚至到春節前后價格可能出現二次探底步驟。操作上,8-9月可以保持偏多思路,但是空間不易看的太大,特別是升水狀態的遠月合約,要考慮新糧跌破拍賣底價成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