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底,阿里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天貓升級為“大天貓”,形成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部三大板塊;同時加強技術、智能互聯網的投入和建設。近日,第一財經對阿里巴巴CEO張勇進行采訪,詳解組織架構調整背后的思考邏輯。
張勇談到,此次調整是在前幾年的基礎上,面向未來打基礎。把“云”變成“云智能”,其核心是要把阿里中臺的技術能力,和“云”這個未來社會的商業基礎設施更好結合。“云如果要成為全社會商業基礎設施的中臺,首先要把阿里中臺能力全部賦予云,同時云不能只是賣虛擬服務器、賣硬件或賣資源,更重要它是有智慧的。”
他進一步解釋道,一個企業把本地部署的機群搬到云上,不單是為了帶來便利性,同時智能化也是所有行業普遍需要的一種計算能力,這是在“云”上非常重要的變化。
對于天貓的變化,張勇認為最重要的是源自市場的變化。自“新零售”概念提出兩年后,整個商業模式都發生了變化。而所有組織的變化,無非是“縱和橫”、“分和合”兩個序列關系。“組織設計和變換,就是縱橫怎么劃,什么分什么合。你要跑得快,就要分,你就縱向。你要沉淀經驗、沉淀知識積累,你就合,你就變成橫向。”
在此次組織架構調整中,進口、物聯網和天貓精靈所代表的面向消費者的智能硬件團隊需直接向張勇匯報。他表示,此舉儀式為了讓這些業務能夠加速發展,另一方面是讓新一代領軍人物更好地冒出來,即把第三排的人往第二排提拔,把師級單位變成軍級單位。
而對于淘寶的定位,他認為起到“基座”的作用。因為淘寶是消費者業務創新的源泉,也代表最廣泛的用戶認知。它做好支持創新的工作,本身也能產生很多新業務。
談及未來還有賽道可能會引爆阿里下一個重要節點,張勇稱:“新賽道跟人有關系,光自己想新賽道沒有用,有些東西是因為有了這個人,想到了這個賽道,有些是因為有了這個賽道,去找這樣的人,這是相輔相成的。”
而在選擇人才方面,他表示需要更多擁有相同特質的同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行業經驗,但更重要的是愿意學習,愿意接受新鮮事物以及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每年找一些這樣新的同事,通過三年、五年,能夠成為阿里未來業務的核心,這一定是我持續的工作。最終你會發覺,有些創新業務成功了,從一個想法變成一個真正的業務,甚至有些業務想法,三年以后還只是想法,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人不一樣。”張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