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業務和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簽署了《互聯網+工程建設行業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慧建造、工程物資標準化編碼和行業供應商服務標準等方面進行合作,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將為建筑企業提供數字化采購解決方法,推動基建行業采購數字化。這似乎是繼阿里云、釘釘等平臺業務外,阿里又一個面向產業端的業務在對外推動了。
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如何通過數字化解決方法鏈接大企業采購的上下游,幫助建筑產業提效?圍繞這一話題,億邦動力與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總經理盧佳業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產業供應鏈升級的三板斧:工具+市場+服務
在盧佳業看來,整個企業采購的發展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在發展流程中逐步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
第一階段為傳統的線下方式。那個時候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比較低,通過電話、面對面交流、傳真等方式,以紙質合同、單據為主結束采購合作和履約流程。
第二階段為信息化階段。大量的企業開始用ERP系統,做信息化建設。這個階段主要是解決單個公司內部程序管理效率問題,外部協同仍然以點對點的溝通為主,難以產生大的中心化集約采購效能。
電商的發展和新趨勢的到來,推動整個企業采購到了第三個階段,即3.0狀況。此時互聯網電商平臺逐步聚合了大量商家資源,讓企業可以更有效進行供應商的觸達和篩選,提高尋源效率。
盧佳業表示,阿里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正在做的是4.0階段,圍繞供給端和采購端以及整個全鏈路數字化的“兩端一鏈”,通過提供統一的采購供應鏈平臺基礎設施,建設聯通海量企業買家和商家的智能化供需協同網絡,從工具、市場、服務三方面去幫助建筑企業實現采購的數字化轉型。
“前面SaaS端,后面供應端,中間解決物流和金融,把這‘兩端一鏈’整體建設起來,去服務企業采購在效率提高和成本減少方面的訴求。”盧佳業如此描述道。
他告訴億邦動力,為了做上述“兩端一鏈”的事情,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研發了自己的SaaS協同平臺,讓客戶采購執行全程序可以有效結束,其次利用1688約100萬家的誠信通會員、1000萬家的注冊企業會員客戶基礎,給使用企業采購SaaS平臺的客戶擴大尋源半徑,來幫助他們達到供應商的補充和比價以及降本的效果。這是在整個前端采購的部署。
“我們現在也對平臺供應商進行深度運營,逐步擴大我們的合格企業供應商庫,規范他們的服務水平。同時,會跟行業協會合作,建立施工行業的供應商服務標準,規范整個行業供應商服務的質量。”
盧佳業表示,除了幫買方解決供應商資源的問題,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針對施工行業特點,還幫助供應商解決回款迅速性的問題。
1. 供應鏈金融的介入。因為交易都真實發生在了線上,所以平臺可以聯手資金方給商家提供供應鏈金融的支持,比如應收賬款保理,幫助商家縮短回款周期。
2. 很多買家企業不迅速付款,并不是因為資金有問題,可能是因為管理問題,比如沒有迅速知道有哪一筆應當付款了。對此,阿里企業采購提供了針對性的工具,可以幫助客戶管理待付款訂單,提醒迅速安排付款。
盧佳業認為,IT基礎設施云化已是一個明確的趨勢,“云化未來一定是大的方向”。所以,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SaaS平臺也是架構在阿里云之上的。他表示,未來企業采購平臺會支持“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部署方式,使平臺上的企業有一個自己的私有云空間,為企業用戶提供更加靈活的定制化創新能力。
“如此的話,我們前端就會很完整,后端供應也會非常完整,中間再用物流和金融做整個鏈條的連接。我們SaaS工具的建設并不是要去替代企業原有內部系統,而是利用阿里強大的技術、數據優勢,把封閉割裂的系統之間進行有效連接。讓采購方和需求方進行有效協同,從而達成提效的目的。”盧佳業說道。
盧佳業告訴億邦動力,現在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都是圍繞“兩端一鏈”采購形態布置。在其看來,這件事情只有阿里這樣在各個方面都有技術積累和布局的平臺企業才有可能去做成。因為它需要集合大量的社會力量和新技術的應用。
幫大企業提效:采購效率提高50%以上
在搭建完善“兩端一鏈”后,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到底能幫助大企業采購提高多少效率呢?盧佳業以中鐵一局、廣西路橋和福建大路樹為例,向億邦動力闡述了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通過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法,在大型國、央企和中小型民企發揮的作用。
在其看來,當前,大型企業采購轉型流程中,以1688平臺公布尋源為例,非戰略型物資采購實現了供應商的迅速引入,尋源的全流程在線管理,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管理效率,減少了采購成本。
央企方面,盧佳業向億邦動力說明稱,中鐵一局在1688上線超過500個項目部,在線尋源全局共有25家子(分)公司,1241個項目參與網絡采購 ,平均節約成本10%至15%,最高達25%,大幅下滑了采購成本,并且較傳統招標采購節約了30%-60%的采購時間。
大型國企方面,盧佳業表示,廣西路橋應用阿里巴巴大企業采購企業專屬的內部商城工具實現自助式商城化采購、集采執行新模式,采購權上收,選擇權下放,實現40多家單位品類網采全覆蓋,采購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通過開放API標準技術接口與企業的內部OA、財務等管理系統對接,用數據化的方式與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大企業采購尋源平臺對接聯網,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企業采購全程序的數字化和可視化。
中小型民企方面,據了解,福建大路樹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鐵路基建、工程建設、高鐵、地鐵、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客專等工程配套通用物資的供應,2013年開始轉型線上銷售,通過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大企業采購平臺的基建云采購市場,找到了上千個項目部進行合作,找到有大量采購需求的需求端買家、大企業采購商,當前公司平均月價格數在500單以上,成功率超30%。
盧佳業表示,自2018年以來,有眾多的大型企業攜手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塑造全品類物資采購在線化的新一代云采購平臺,邁入“新采購”時代,通過數據推動供應鏈的重構,支撐大數據智能決策,聚集垂直行業服務,推進產業鏈上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
“全國基建行業特級資質企業中,已有超過20%通過阿里巴巴企業采購進行采購數字化轉型,采購覆蓋的品類已達上千個,涵蓋鐵路工程、軌道工程、隧道工程、橋梁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等建筑范圍主流施工類型,各大企業平均減少采購成本10%以上,采購效率提高50%以上。”盧佳業說明稱。
產業互聯下如何實現消費側到供給側的鏈接?
作為b2b流通范圍的巨頭,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會如何抓產業互聯網的浪潮,通過需求側倒逼供給側的智能化呢?盧佳業認為,C2M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現在更多是在消費側,而工業品供給側的改革則會慢慢鋪開。
盧佳業向億邦動力描述道,首先,企業在1688平臺采購,前端用的是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SaaS平臺,供給端的供應商同樣在用這個Saas平臺,買家發了需求,然后供應商看到需求。而很多供應商本身就是工廠,這個時候,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為了讓供給端能實現智能制造,滿足需求端的要求,設有專門的團隊去幫助工廠做智能改造,實現工廠的提效。
其次,在供給端,工廠有自己對應的生產管理系統,有一些已經完全自動化了,有一些則還需靠部分人工。工廠拿到了企業采購需求,如果要真正推動柔性制造,還需要非常明確、穩定的訂單才可以達到以銷定產。1688平臺上大量的企業,特別是中小生產制造型企業,內部經營管理都通過1688工作臺來進行。1688平臺會把已經具備精益管理和有效產能的工廠篩選出來,然后把沉淀下來的穩定訂單數據給到他們。這樣,這些工廠就有可能會實現柔性智造、按需制造,達到需求側推動供給側實現C2M。
事實上,由于大企業采購行為比較“重”,往往無法靠純線上的行為滿足客戶需求,那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未來是不是會在線下有所布局?對此,盧佳業表示,期望一家企業可以把客戶的需求百分之百全面解決,這在任何行業都不太現實。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企業采購現在的布局是希望用更多更先進的技術應用和科學程序,和企業共同把它的整個采購管理全鏈路數字化,提有效率。
“至于線下部署,我們還是更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供應商參與進來,和阿里國內貿易事業部共建,而不是說我們重資產去做。當前還沒有這樣的考慮。”盧佳業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