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乙二醇現貨上漲幅度高達20%,期貨近月合約上漲幅度逾9%,沉默已久的乙二醇在聚酯產業鏈中的熱度持續回暖。
話說,這次階段性的大漲,是乙二醇又在“任性”了嗎?實則不然,這次它可是“本本分分”,一切都在市場的預期之中。
階段性迅速拉漲,乙二醇又火了一把
12月1日—18日,乙二醇現貨從4700元/噸上漲到5670元/噸,上漲幅度為20.64%,乙二醇近月01合約從4600元/噸上漲到5033元/噸,上漲幅度為9.41%。面對zui近乙二醇比較顯著的上漲,行業人士普遍認為雖然上漲幅度超過了市場預期,但短期上漲的趨勢在意料之中。
倘若仔細分析現階段的情況,迅速拉漲行情對這個品種來講并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據廣發期貨分析師張曉珍說明,乙二醇從去年年底上市到本年度4月份一路下滑到4000元/噸附近,港口庫存一度累積到140萬噸以上,處于近年的歷史高位,后由于裝置停車檢修,加上下游聚酯負荷維持高位運行帶來的需求增加,庫存持續下滑,
9、10月份價格迅速上漲至5300元/噸之后又迅速走低。張曉珍分析,主要是受產能釋放預期影響,乙二醇價格一直保持在相比對較低的水平。11月中旬之后,尤其是進入12月份以來,港口庫存下降至近年新低,加上天氣因素港口封航、船貨污染等事件導致現貨稀缺、流動性不夠,這種現象之下,恒力、兗礦、浙石油化工的新裝置投入生產頻繁推遲。據了解,恒力90萬噸、浙石油化工80萬噸和內蒙古兗礦的40萬噸新裝置均未準時達產,現階段仍沒有產能釋放,超過市場預期,之前由于投入生產預期過度抑制的價格有一定上浮潛力,必將會帶來乙二醇價格上漲的行情。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極低庫存的現狀下,意外事故增加,是乙二醇又火了一了一把的主要推動。
“市場其實是有一定預期的,乙二醇港口庫存預期的累庫遲遲未出現,在低庫存的情況下更容易受到短期不確定因素的沖擊,例如天氣、船期,入庫等,造成供應突發緊張的狀態,因此導致價格大幅調整。”大地期貨分析師蔣碩朋表示。
在中信期貨分析師許俐看來,現階段,低庫存是支撐現貨價格的基礎。隆眾報告顯示,12月16日,華東主港地區MEG港口庫存約29.25萬噸,較前一周星期四減少3.16萬噸,并且創近5年同期新低。堆疊聚酯產銷在本周有所放量,市場對現貨偏緊的情緒引起了價格上漲。
“乙二醇港口庫存處于持續去庫階段,近幾周乙二醇總體主港到貨量不低,然而,由于天氣因素導致港口封航,港口庫存維持去庫狀態,對市場流通貨源補充有限,現貨銷售偏緊,同時國內乙二醇新裝置距離穩定投入生產尚需等候,多多重因素堆疊造成乙二醇現貨大漲。”蔣碩朋說。
上游“風生水起”,下游不再“淡定”
受原料上漲提振,聚酯各產品價格重心總體上移,滌綸長絲平均上漲200—400元/噸,短纖平均上漲300-—00元/噸。“產銷方面,zui近江浙滌絲產銷略有回升,時有放量出現,下游市場總體受原料漲價氣氛提振,買漲不買跌的市場信心對下游廠家買貨仍有一定的推動。庫存方面,聚酯各產品庫存zui近去庫比較顯著,聚酯開工下降造成供應端下降,同時產銷回升推動去庫,庫存處于同期低位。”蔣碩朋稱。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上游原料乙二醇這樣“水漲船高”,作為下游聚酯主力軍的滌綸長絲市場也不淡定了,一周內zui高上漲400元/噸,各廠家價格重心強勢拉漲。從近日的廠家報價上亦可看出市場信心明顯提振。
據中國綢都網統計,截至12月18日,桐鄉一廠家滌絲漲100元/噸,湖州一廠家漲50—100元/噸,江蘇一大廠滌絲漲100—300元/噸,無錫一廠家FDY漲100—150元/噸……19日,滌綸長絲持續上漲,DTY各產品上漲50元/噸左右,浙江一廠家滌絲漲50—100元/噸……
不僅是滌綸長絲各品種價格重心出現了強勢上揚,聚酯主流產銷也時不時有集中放量,再加上臨近年末,聚酯廠家檢修力度加強,也是給滌絲的上漲“添了一把火”,也大大緩解了聚酯廠家的庫存壓力。
中國綢都網報告顯示,截至12月17日,聚酯市場總體庫存下降至9—18天,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具體產品方面,其中POY庫存至3—7天,FDY庫存至7—12天附近,而DTY庫存則至15—20天左右。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本年度下游織造企業表現總體不如以往,布老板們對年底準備多少原料有一定顧慮,但紡織企業為了來年可以順利開工,年底的“剛需”也在較大程度上支撐著滌綸長絲價格的持續上漲。
“從織造端來看,現階段受聚酯市場漲價影響,織造企業年末囤貨有所提前,同時因為原料漲價,坯布的出貨稍有好轉,緩解了庫存的急劇上漲。據對近期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囤貨量出現了積極的表現。”中國綢都網采編中心主任張強表示,但囤貨量的多少關鍵在于資金、本身庫存及原料價格三大因素。“原料漲價,坯布受制于高庫存欲漲難漲,虧損情況加重,雖然出貨緩解部分資金壓力,但這種殺雞取卵換取現金流的方式無疑對囤貨形成阻止,對囤貨量的提升也只是在小區間內。”
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原料漲價,聚酯產品長絲、瓶片、切片均處于虧損狀態,為彌補虧損,在本身庫存相對合理的情況下,聚酯廠家開始增加年末檢修力度并適度漲價。
“在買漲不買跌和織造年末傳統囤貨的影響下,下游脈沖式的產銷略有好轉,聚酯廠家庫存相應走低,但在年關存在累庫預期及產能過剩大預期下,大幅漲價的情況很難出現,隨著織造市場1月初進入年末集中放假,后續下游難有明顯需求利好支撐。”張強說。
熱度退卻后,行情主邏輯將圍繞產能投放
不得不說的是,在連續十幾日“風生水起”之后,近兩日,乙二醇價格開始松動,熱度在慢慢下降。
對此,行業人士透露,對乙二醇的市場熱度連續性并不看好,主要是下游聚酯企業春節減產檢修,面臨季節性累庫,加上一季度乙二醇新裝置的投入生產,并且現階段價格水平下,檢修裝置有復產的動力,已經部分體現階段了乙二醇總體負荷的提升上。在他們看來,乙二醇市場的熱度很難持續。
對這一點,張強也表示認同。“現階段市場的熱度過于放大zui近現狀而忽視遠期情況,基本面弱于資金面,后期熱度會隨著下游情況而漸漸減退。”張強說。
現階段,乙二醇庫存減少仍然是影響盤面的重要因素,累庫預期與實際低位去庫形成是現階段主要市場矛盾。
“隨著乙二醇價格回升,各工藝過程利潤明顯獲得修復,煤制乙二醇現金流轉為盈利,裝置開工不斷上升,國內供應量預期將低位回升。進口方面,隨著未來天氣、船期等不確定因素減退,港口到貨量將出現修復,短期現貨緊缺的情況將呈現向好趨勢。下游方面,聚酯開工下降,年末裝置即將進入春節集中檢修期,預期將制約MEG庫存消化。”蔣碩朋稱。
在產能拓展的大環境下,化工品的交易邏輯基本是圍繞投入生產進行。“在投入生產預期很高的情況下,先抑制加工費至價格區間底部。若產能投入生產未兌現,同時按照階段性的庫存情況,在低庫存低加工費的推動下抬升價格至階段性區間高位。等產能釋放兌現持續被證實,價格就再次下降。”許俐表示,在實際產能增長兌現、累庫拐點出現之前,乙二醇維持區間振蕩,價格仍有支撐,但常年趨勢是看跌的。
“對于乙二醇市場來講,供應端的變化對價格的影響較大。”張曉珍表示,織造企業比較多在1月上旬進入春節放假期,現階段直接終端聚酯的負荷相對而言比較穩定,12月份暫時沒有出現大幅下挫的情況,乙二醇的港口庫存較低,供應出現狀態對價格的影響較大。“關注點在乙二醇國內負荷的提升、到港及港口庫存情況、新裝置的投入生產情況等。中常年來看,乙二醇的供應是比較充裕的。2020年計劃投入生產的新產能初步預期在600萬噸附近,上半年的投入生產也在200萬—300萬噸,供應端的壓力是較大的,這樣的投入生產環境下,乙二醇常年是偏弱的。”
“常年來看,待投放新產能裝置仍然較多,尤其是煤化工新裝置,未來仍面臨利潤修復和投入生產周期偏長等問題,但一體化新裝置投入生產預期相對順利,將持續增長乙二醇國內供應壓力。同時,下游聚酯產量增長幅度或將下降,聚酯新產能投放量預期增加;而下游織造行業仍處于下行周期,下游坯布紗線仍然偏高去庫階段,預期將制約聚酯部分新產能投入生產進程。”在蔣碩朋看來,中長線乙二醇供需將由偏緊轉向寬松格局,新裝置投入生產和需求疲軟仍將制約乙二醇價格。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雖然近兩日原料開始下滑,但下游滌綸長絲市場依舊持續上漲。對此,張強表示,因為有春節前下游的囤貨傳統,加上現階段年末部分地區織造企業接單情況出現了積極回暖信號。“同時,從現階段聚酯廠家的操作策略看,選擇大幅讓價促銷的幾率變小,甚至會因廠家春節檢修情況借勢提價帶來產銷正反饋,經過這種方式以減少春節期間大幅累庫的情況。”在張強看來,若上游不出現較大的變化,春節前預期滌綸長絲市場不至于出現大幅下挫。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最新乙二醇價格資訊,更多乙二醇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乙二醇價格走勢,乙二醇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