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原油市場是兩個極端開局,11月1日,原油價格大漲3.45%,引領了一個月的強勢振蕩,zui后一個交易日11月3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大幅下挫4.03%,辛辛苦苦一個月的行情一夜之間回吐大半又回到了起點周邊。
早在整個11月期間筆者在日報以及周報中就重復強調64—65美元區間具有十分大的壓力,當前市場情況下價格想要突破可謂難上加難,不能盲目樂觀,相反如果OPEC+會議之前油價維持強勢對油價中常年反而未必是好事。
分析當前的市場價格,參考的核心重點還是要放在基本面的方面上來看,我們當前給市場的定義仍然如我們幾個月前的定義一樣,那就是OPEC提供堅定的底部(布倫特55美元),本次會議即便不繼續強化減產力度只是延遲減產時間,這個底部應當也仍舊有效;如果強化了減產力度,市場信心好轉或許底部會有所抬高(當前來看強化減產力度不太現實),而頁巖油和需求減速等因素則為油價構筑頂部(布倫特65美元)。
OPEC的底部并不是牢不可破
在我們的評價中,最近原油價格幾次下行55美元都未曾跌破的一個重要因素是OPEC為市場提供了堅定的底部,這個底部是以實貨市場的緊張引導的價格走勢。盡管我們也曾注意到部分OPEC國家減產力度不強,甚至完全沒有執行減產計劃,但是沙特這個給力隊友的一番努力彌補了其他產油國的不夠。再加上一些突發性的炸油輪事件,突發性的導彈襲擊事件部分產能非自愿性的退出,更加加重了實貨市場和運費市場持續偏緊的格局。這就注定了在需求不變的或者需求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原油價格下方的空間其實是十分有限的。
但我們說,OPEC的底部也并不是牢不可破,如同上年年末布倫特價格從60美元跌至50美元的時候,這10美元的跌幅并不是基本面導致,而是比基本面更高一個維度的宏觀市場預期發生了改變。
還有一點仍需重點關注就是下周的OPEC會議,沙特稱之為深化減產會議,我們稱之為嘴炮減產會議。我們對本次會議并不抱多高的期待,我們認為會議zui終達成的結果就是繼續增加減產至明年的年中,再要求各個產油國繼續強化減產力度其實亦是徒勞的,因為除了OPEC以外,其他產油國的供應已經虎視眈眈,恨不得立馬大規模投入市場搶先占據市場份額。
美國以外的市場供應蓄勢待發
在說美國之前,俄羅斯的原油產量務必提。有市場消息稱俄羅斯11月1日—26日平均產油量為1124.4萬桶/日,處于OPEC+減產計劃水平之上,11月也將成為俄羅斯不遵守減產協議的第8個月。同時還有消息人士指出,在下個月舉行的OPEC會議上,俄羅斯將呼吁調整衡量俄羅斯石油產量的計算方法。與沙特等其他OPEC國家不同,俄羅斯在原油產量計算上一直包括凝析油的計算。隨著俄羅斯在北極與西伯利亞開辟新的天然氣田,并開通新的天然氣管道,凝析油的產量持續增加。
俄羅斯對于減產的態度一直是重在參與不注意結果,這就導致了其減產限額一直都完成的不好。在下周的OPEC會議上,俄羅斯將尋求其減產額度中消除凝析油的計算,這將會變相的給俄羅斯的增產提供一定的空間。除此之外,利比亞和巴西的原油產量也具有增產的空間,這些國家的增產欲望將比較大的影響OPEC減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原油市場供應,當然也會影響原油價格預期的走向。
美國市場構筑強力的頂部
本周公開的EIA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再創新高,達到了1290萬桶/天。在非OPEC國家中,美國是全球原油產量增長的主力軍,亦是對原油上方頂部貢獻zui大的產油國。
從EIAzui新的鉆井平臺報告中我們因此可見,美國的原油產量增長,主因并不是美國庫存井的大量投產,而是主要來自于單井產出效率的提高。EIA數據顯示,從11月到12月,美國原油單井開采效率將會從814桶/天提高到824桶/天,增加10桶/天,其中巴肯地區單井產出效率將會增加20桶/天。另外,截至到10月份,美國仍有超過7000口庫存井等候投產,一旦價格合適機會合適,全球市場將大量充斥著美國原油。
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原油市場的比較穩定,頁巖油生產商也不會大規模增加原油產量,但是如果OPEC主動減產提高油價,那其實就是主動給頁巖油提供增產的空間。到頭來,OPEC奮力的減產,zui大的獲利者是美國,而且無論OPEC怎么努力,美國總會在供應方面給油價設置上限,OPEC的努力就會大受影響。
如同在之前報告中提到的,OPEC與頁巖油的這場戰爭中,可以說幾乎毫無勝算,無論是成本優勢還是調產的靈活性上,OPEC只能是一個落后者,因此這兩年我們也注意到美國在全球石油定價權的影響越來越大,相反OPEC的話語權是在持續流失的。近兩年OPEC國家也看清了這個問題,持續尋求從基礎的原油出口轉變為下游產品的出口,避免與頁巖油的直接競爭。因此我們評價本次OPEC會議,在非OPEC有比較大的增產空間的情況下,OPEC可能不太會大規模繼續減產,本次會議可能會達成增加當前減產水平至明年6月份的決定。
全球煉油利潤并偏悲觀
從需求的角度來講,全球裂解價格差距不利于需求的快速恢復,盡管我們注意到全球的煉廠檢修規模持續下降,但臨近年末,本來就是需求的相對淡季,因此終端不會給價格提供上行的動力。再者,我們看全球的裂解價格差距,當前的水平均處于下行階段,這持續阻礙了煉廠開工率的回升。
分產品來看,當前全球范圍的市場都出現柴強汽弱的格局,柴油的裂解價格差距明顯強于汽油。在本周的日報中我們分析了出現柴強汽弱的主因,我們歸因為四點:1。原油的輕質造成的煉廠柴汽比持續下降,汽油產量增長速度明顯大于柴油。這一點展開來講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輕質產油國的大幅增產和以OPEC為首的中質重質產油國的減產導致輕重油價格差距縮小,輕質化原油的性價比提高,煉廠更傾向于采購質量很不錯的輕質原油。2。國內大煉化上馬,但都是輕質化為主,柴油的收率相對不夠。3。經濟的下降導致汽車銷售量和汽油消費的下降,而政府為了提振經濟基建項目的增加加速了柴油的消費。4.IMO 2020對于柴油需求間接的拉動作用。
分地區來看,柴油和汽油區別zui大的要數中國地區,裂解價格差距相差有20美金之多。從本年度上半年開始,柴油的利潤上漲就已成為支撐國內煉廠利潤的關鍵,即便在年中汽油利潤虧損的情況下,柴油的裂解價格差距也始終處于高升的階段。到了年末,部分基建項目進入尾聲的時期,柴油利潤也依舊保持在高位。反觀汽油的利潤,已經從10月份的消費旺季高點逐步滑向0值周邊。
從趨勢上來看,全球范圍內的汽油柴油油裂解價格差距持續下降的時期仍未完成,特別是對國際油價影響比較大的美國市場。從季節性上來看,11—12月份通常是汽油柴油油的需求淡季,汽油柴油油的庫存也傾向于開始上漲,汽油柴油油的裂解價格差距將會有繼續下行的可能。因此在煉廠利潤走低的情況下,我們似乎很難注意到美國煉廠煉油輸入的大幅度提高,自然也就很難從需求的角度支撐油價上行。
基金方面并無積極做多跡象
從基金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布倫特的基金凈多頭還是WTI的基金凈多頭都處于一個低位的位置上,zui近幾個月也基金盡管有持續5周的凈多持倉增加,但力度相對有限,說明在當前的市場下,原油價格短期并不具備顯著的趨勢邏輯,這也就是zui近價格持續振蕩的原因之一。
從利空與利好比上來看,情況同樣是這樣,基金對當前的原油市場做多可以說興致闌珊,基金利空與利好比的相對低位,市場也并不具備大幅抑制的條件。因此尷尬的時間點遇上了尷尬的行情,原油價格也只能振蕩前行等候市場信號的明確。
總結來講,當前的市場振蕩格局仍未發生變化,甚至整個12月價格或許也將圍繞著55—65趨近持續振蕩。短期來講,下周仍需重點關注OPEC會議的情況,我們的預期是OPEC會議上大機率不會提供根本性的利好,各個產油國將會圍繞著怎么約束那些不執行減產協議的國家按約定減產,以及將減產協議持續延后至6月份。因此當前的市場依舊是OPEC提供底部,美國產量和需求提供頂部的格局。
對于星期五市場的大幅下挫,我們其實可以解讀為OPEC減產協議之前的“死亡威脅”,威脅OPEC國家能在減產的問題上行動一致,能在達成令市場接受或者滿意的結果,否則星期五的行情就是提前的“演習”。因此星期五的大幅下挫,對于OPEC會議來講不是壞事,是個及時“提醒”對待短期的價格,我們仍要關注64—65美元關鍵壓力位突破的困難性,未來一段時期仍根據以60美元為中軸,上下五美金的區間振蕩操作。(作者單位:海通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