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公開了前三季度光伏發電新增裝機數據——截止2019年9月底,光伏發電裝機1.90億千瓦,三季度光伏新增僅4.6GW,前三季度累計16GW,創四年內新低。一時業內嘩然,說好的40GW、45GW呢?因而有人斷言,2019年30GW將是“一大關”。為何會有如此之大落差,2020年光伏的走勢又將如何?
政策遲緩落地成主因
在2018年,甚至2019年年中,業內對2019年的裝機量相對持有比較樂觀的預期,預估40GW左右。國家能源局在對《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9〕49號)進行解讀時預估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在5000萬千瓦左右,預期年內可建成并網的裝機容量在4000~4500萬千瓦左右,可以保障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合理規模,實現光伏發電產業穩中求進”。
但是隨著三個季度過去,16GW的總量與能源局zui低的預估標準40GW還相差24GW,要在zui后的一個季度完成24GW幾乎不可能。
而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某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政策遲緩落地是主因。由于政策的遲遲不落地,讓國內的光伏人顧慮重重,畢竟經過“531新政”的洗禮之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成為光伏人的普遍心理。并且由于政策不落地,人們惦記的補貼額度、規模大小、競價標準等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法——即便面對項目,也不敢動工。
平價優先影響競價項目
“新政會在一月份落地……”“新政會在二月份落地……”“新政會在三月份落地”……五月末,幾乎光伏人比較關注的政策基本全部落地,但隨著有關流程的落實到位,留給大家的作業時間zui多僅有半年,但是,由于地域區分,部分地區的施工期可能更短,留給光伏人的施工期比較緊迫。
而平價項目優先于競價項目申報的舉措,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競價項目的申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曾認為,“如此有可能導致消化空間被平價項目占據,因此導致補貼項目沒有充足的消化空間,項目單位也會猶豫不決,反而造成30億補貼的耗費,如此并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而現實也的確證實了王斯成的說法,競價項目并沒有如預期中的爆發,隨之將剩余補貼用到戶用補貼當中成為了比較強烈的呼聲。對此,有人認為今年的平價項目“推得急,詳情還達不到如此程度”。
當然,補貼這一老問題仍是制約光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對于2019年的補貼政策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以前的“欠補”,讓部分人和企業“底子薄,心里沒底”。
2020年政策早落地成為關鍵
在平價上網的zui前夕,2020年我國光伏裝機量會達到多少,成為部分人討論的話題。
“倘若2020年政策早落地,那么2020年有可能會強于2019年。”雖然有人預期2020年有關政策較之2019年不會有更多的變化,基本會根據2019年有關政策進行,以穩定的政策延續性保障光伏更好發展。但是在正式文件沒有下發之前,該種說法也只是猜測,無法作為重要的參考。
“倘若可以保持2019年政策的穩定性,并且在2020年1月前下發,那么對于整個光伏行業來講就是利好。”一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根據非官方消息,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出現四年以內zui低,但是出口量卻呈現增長。而其主因除了海外部分市場的爆發外,海外比較穩定的政策也讓企業保持相對較強的信心,出走海外成為較好的選擇方式之一。
當然,2020年光伏整體發展依然與補貼落實有著比較緊密的關系。雖然前期媒體曝出有關補貼的有關政策,相對于拖欠的補貼何時到位依然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是在該政策沒有正式公開之前,人們還是對其有一定的期望。“不論給不給,首先要給大家一個明確的說法,而不是不聲不響,如此會嚴重影響大家的信心。”該負責人強調。(海宇)
以上是最新光伏價格資訊,更多光伏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光伏價格走勢,光伏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